扫一扫,关注我们

产业领域
  • 依托风光大基地建设 大规模发展绿氢有戏了 驱动绿氢产业高品质发展

    “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建成电解水制氢项目217个,总规模为372兆瓦。全球单厂规模最大、单台产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项目——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综合示范项目在中国宁夏建成投产。国内企业已规划161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其中12个已投产,合计制氢能力约2.31万吨/年,22个项目在建。”近日,一份名为《开启绿色氢能新时代之匙:中国2030年“可再生氢100”发展路线图》的报告,公布了绿氢产业最新发展情况。该报告由落基山研究所和中国氢能联盟联合发布。绿氢项目数量、规模加速攀升,但相比其他制氢方式,其依然难成主流。截至去年底,电解水制氢占我国氢能产量的比重仅为1.42%。用什么办法进一步扩产?报告提出一项思路:依托风光大基地建设,规模化开发应用绿氢。

    2022-07-20
  • “风光氢储”协同发展时代到来 氢能产业正在按照相关布局迅速推进

    氢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正深度融合。“氢是清洁安全、灵活高效的二次能源,是一种绿色高效的能源储存和流通载体,既可以形成独立供应和应用体系,又能与电相互转换、耦合发展,并能够在电网、热网、气网之间形成有效的协同和互补,增强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看来,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关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2022-07-18
  • 发挥综合优势全产业链布局 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

    调研期间,韩俊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听取22位专家和企业代表意见建议后,他指出,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一要抢占绿色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制高点。从战略全局高度看待我省氢能产业,抢抓机遇、抢先布局、发挥优势,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化示范应用,建设国家绿氢全产业链示范省,加快培育全产业链氢能产业集群。二要把握氢能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聚焦“制、储、运、用、研”全链条关键环节,坚持以新能源制氢为主攻方向,发展先进电解水制氢等技术,推动以绿氨等为载体的氢能储运试点示范。要通过高压气态储氢等运输方式,构建安全、多元、低成本的运输网络。要在能源、交通、工业等领域开拓应用场景,扩大应用规模。要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布局一批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中心,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培育一批高端人才。三要强化支持保障。

    2022-07-15
  •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实现气候目标需要全球氢贸易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随着项目规模和技术的进步,氢交易将使各国能够将负担得起的氢纳入其能源组合。IRENA 总干事 Francesco La Camera 表示:“获得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不足以赢得氢能竞赛,还需要发展氢能贸易。”“的确,氢贸易提供了从工业脱碳到供应多样化和提高能源安全的多种机会。能源进口商可以成为未来的出口商,”他补充道。IRENA 的一份报告称,全球四分之一的氢需求可以通过管道和船舶进行国际贸易来满足。到 2050 年,全球剩余四分之三的氢气将在当地生产和使用,因为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氢气可能超过全球能源需求的 20 倍。“创新、政策支持和规模的结合可以带来必要的成本降低,并创造一个全球氢市场。贸易潜力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的政策和投资重点,以及本国能源系统脱碳的能力,”他补充说。

    2022-07-13
  • 瞄准千亿级市场,产业加速落地,上海如何抢跑“氢赛道”?

    7月初,一辆氢动力公交车驶入位于临港新片区平霄路820号的油氢合建站,大约10分钟后,即加氢完毕驶离站台。像这样的氢动力公交车,临港新片区已投运16辆,年底将增至118辆。目光从临港往北看向嘉定,作为上海市首批提供商业化加氢服务的西上海油氢合建站,每天向园区附近的氢动力物流车提供氢能源,已累计加氢量已超100余吨,累计加注2万车辆次。这一幕幕,正是上海加速氢能产业落地的缩影。近日,上海正式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三年内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目前,上海在制氢、储氢和商用等方面已形成了初步产业集群,并在全国多地布局打造氢能应用场景,抢占氢能产业新赛道。自去年12月平霄路油氢合建站运营以来,临港新片区加快了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多场景应用。上海中油申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克鑫告诉记者,目前临港新片区在营的氢动力公交车有16辆,还有两辆往返洋山港区的49吨集装箱重卡。到今年年底,常规氢动力公交车将增至118辆,氢动力土方车将陆续在新片区亮相,国内首创的氢动力中运量t2和t6线数轨列车也将于年内投入使用。

    2022-07-11
  • 氢能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加快市场化进程 开拓出一片蓝海

    7月5日,北汽福田首批4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落地北京市大兴区,正式交车投入沥青混凝土供料运输;同日,宇通环卫10台18t氢燃料电池厢式垃圾车交付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垃圾清运公司,这些环卫车将用于管城回族区的垃圾收运工作……近一段时期以来,包括北京、郑州在内的国内多个城市释放出氢能车招/中标和投运消息,涉及氢能环卫车、重卡、公交等多种车型。越来越多氢能车辆投入运营,反映出业界对氢能产业发展充满信心。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同时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较为完整供应链、产业体系,燃料电池车保有量约5万辆的计划目标。

    2022-07-08
  • 乘着东风的氢能产业,赛道机遇与投资机会在何方?

    在促进全球能源结构性转型发展及实施“碳中和”工程的发展过程中,氢能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关键战略角色,氢能具有能量密度变化大、热值利用率高、储量异常丰富、应用极其广泛多样化特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小觑的力量作用。2022年3月,国家能源局项目专家组经联合论证研究而印发了正式的技术文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文件中首次正式地明确了氢能是我国未来五年完善新能源体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氢能做出了15年长远规划,设立了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五年期发展目标。氢能产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一方面可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企业带来赛道机遇,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落地推广有望带来新的赛道预期。另一方面则是近年来投资规模的不断上升,将氢能的投资机遇也从各方面愈渐凸显。

    2022-07-06
  • “风光氢储同行”时代来临 创新重塑“十四五”能源新格局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风电、光伏发电和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不断提速,产业协同和融合发展的创新业态也在不断涌现。今年以来,各地出台的地方能源十四五规划,均将新能源与氢能作为发展重点,并提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要求。种种迹象表明,风、光、氢、储同行的时代正在来临,并将在创新中重塑能源发展格局。时光的车轮缓缓行驶在“十四五”崎岖的“车道”上,在全球疫情的阴霾尚未全然消散、俄乌局势等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能源供应危机凸显的国际环境中,国内能源的发展与转型面临着重大考验。在这一背景下,随着能源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新趋势正纷至沓来,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着基础。

    2022-07-04
  • 能源改革箭在弦上 上海谋划氢能千亿产值版图 大力发展氢能产业

    面对全球能源结构改革的历史性浪潮,中国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蓝图正徐徐展开,上海再次担当改革创新“领头羊”的角色。日前,上海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对标全球前沿标准,力争到2035年打造出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产业、示范高地。《规划》除了锁定“突破千亿产值、集聚百家领军企业”等目标外,还明确了“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等新方向。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中国氢能源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业内认为,上海的《规划》旨在布局、领跑未来十年中国氢能产业变革,迎风向上角逐万亿产值新风口。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