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创新双轮驱动 工业脱碳驶上“氢”快车道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氢作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其产业链发展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绿氢产业正加速驶入快车道,为工业领域的深度脱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扫一扫,关注我们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氢作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其产业链发展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绿氢产业正加速驶入快车道,为工业领域的深度脱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3月20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围绕氢能“制储输用”各关键环节,从技术发展现状、不同技术路线对比、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水平、国内外技术水平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并立足全球氢能技术前沿发展方向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氢能全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发展方向的科学建议。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在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领域取得显著进展。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能耗双控即将完成阶段性任务,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全面转型成为核心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历史性超过火电,成为新增供给主体,能源电力“含绿量”不断提升。但同时要看到,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影响大,电力系统“储”、“调”能力存在短板,安全韧性不足,需要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加快推进增量替代、稳步扩大存量替代,有计划分步骤地降低传统能源比重,保障能源电力供应的多元充裕。
国际在线专稿: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快速发展,中国绿色转型成果获得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与广泛赞誉。日前,多家外媒及国际研究机构发布分析报告,称清洁能源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一大新动力,在创造经济与民生效益的同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带来积极影响。
《中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近日发布。《蓝皮书》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业委员会、中关村新源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服务中心联合编制,经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专家委员会审核后发布
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宏伟蓝图中,氢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登上能源革命的舞台。这种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正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中演绎着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华丽转身。2022年全球氢能市场规模突破1600亿美元,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终端能源需求。在这场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的变革中,氢能不仅代表着清洁能源的技术突破,更蕴含着能源体系重构、产业格局洗牌、经济范式转换的深层变革。从卡塔尔的绿氢工厂到日本氢能社区,从中国氢燃料电池重卡到欧洲氢能钢铁项目,一个崭新的氢能经济体系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构建。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基于制氢及氢燃料电池发电的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方法”的专利,公开号 CN 119372711 A,申请日期为 2024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