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科谷资讯
  • 绿色能源助力“双碳”目标 我国储气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将天然气储存起来是解决需求波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行之有效的办法。对我国而言,现阶段加快推进储气设施建设意义重大。储气库建设是天然气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加强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一直被视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工作,特别是2017年冬季“气荒”发生后,我国储气设施开工建设全面提速。中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由中海油江苏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是我国自主设计和建设的液化天然气储罐,也是全球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LNG接收站项目。一期工程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和一期扩建工程6座全球最大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总罐容250万立方米,中建电力承担了9、10号储罐及附属设施施工任务。此次10号储罐顺利升顶后,整个基地所有储罐均完成升顶工作,主体结构基本完成。

    2022-09-21
  • 贺克斌:以科技创新支撑“双碳”目标下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知道碳中和已经成为影响全世界的重大事件,截至到今年上半年,可以用三个90%来概括,世界上提出碳中和目标的这些国家,覆盖了9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GDP和90%的人口。应对气候变化本身就是一个关乎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高风险的气候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996-2015年期间,仅仅洪涝损失就超过2000亿美元,2016-2035年,还可能接近增加4000亿美元,相当于我们5%的GDP。我们的应急管理部列出的频发极端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我们国家自然灾害中排在首位。去年十大自然灾害除了两个地震,剩下的八个全部跟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直接关联。

    2022-09-19
  • 中汽协:“全产业链低碳发展”是汽车行业“双碳”转型的支撑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2022年9月信息发布会暨秋季媒体沙龙在京举办。会上,介绍了2022年8月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行情况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月度数据等。信息发布环节结束后,中汽协就1~8月汽车市场表现及全年趋势与媒体进行了交流,并就汽车行业“双碳”目标、商用车市场等热点话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我国汽车市场今年1~8月份的累计产销量已经回到了正常轨道,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个良好的成绩是在诸多客观不利因素的压力下取得的,来之不易。因此,接下来的4个月,车市表现将备受关注,能否如期完成全年的预期目标,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

    2022-09-15
  • 贾康:双碳目标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

    中国现在“双碳”目标的确立,是锁定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中国现代化和平崛起这个路径上的战略性安排。追求“双碳”目标的递进实现,40年为期,是以高质量的发展对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系统工程。在多方面的影响里面,我今天的发言主要侧重一个特定视角,即这种深远影响,也会表现在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变上,以及中国和全球化发展相关而超越中国眼界的、面对整个世界“大区域”这方面演变的对接上。

    2022-09-13
  • “双碳”战略下新能源之路如何走?朱共山:构建动态平衡的良性产业生态

    9月1日,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在山西太原开幕。会上,来自江苏的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发表题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新能源演变之路》的主题演讲,阐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新能源演变之路的三大特征,呼吁构建动态平衡的良性产业生态。本届太原论坛是能源领域举办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论坛。部分外国政要、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组织等高级官员、外国驻华使节、山西国际友好省州、全球能源领军企业负责人等参加开幕式暨高峰论坛。

    2022-09-02
  • 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双碳”推动石化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首先是能源转型给石化行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这就意味着化石能源将不超过20%。目前我国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占80%以上,这意味着巨大的变化,能源体系必将重新构建。但是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依然会对石化化工产品有不断增长的需求。实现双碳目标,绝不是要求我们放慢发展,更不是要求我们停止发展,而是要求我们在减碳、低碳的约束下,更好更快地高质量发展。

    2022-08-31
  •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实现“双碳”是重要的时代命题

    本次论坛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的主题,政府机构有关领导、高校“双碳”领域学者、研究机构及智库高层次专家、大型能源国企领导、能源民营企业家等齐聚清华,共商低碳转型路径,探讨能源变革方向。在论坛开幕致辞中,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表示,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然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命题。王希勤表示,举办“碳中和经济论坛”,目的就是要汇聚学界、政界、行业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碳”,特别是“碳中和”与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2-08-29
  • 顾玲:实现双碳目标有赖于碳密集行业的绿色转型

    如何在碳减排的同时保障能源安全并实现经济增长?顾玲认为,首先,以数字技术为动力的基础设施绿色化,可以提高中国低碳转型的速度和成本效益。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能够改善能源和资源管理,并在不同系统和地区之间进行协调。其次,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倡议下推出绿色市场方案,如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全国能源市场和绿色技术交流等,可以更好地实现绿色替代品的定价,加快中国产业重组,最终将降低各地区的转型成本,强化中国企业国际竞争优势。

    2022-08-26
  • 科技创新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为减排降碳事业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中国在过去发展过程中,为世界减排降碳进程作出诸多重大贡献。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相较于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与此同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在连续30年时间里保持“双增长”态势,取得了在2005-2019年间,黄河植被覆盖率从24%-38.8%的大幅跃升等诸多生态建设成果。

    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