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产业领域
  • 氢能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加快市场化进程 开拓出一片蓝海

    7月5日,北汽福田首批4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落地北京市大兴区,正式交车投入沥青混凝土供料运输;同日,宇通环卫10台18t氢燃料电池厢式垃圾车交付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垃圾清运公司,这些环卫车将用于管城回族区的垃圾收运工作……近一段时期以来,包括北京、郑州在内的国内多个城市释放出氢能车招/中标和投运消息,涉及氢能环卫车、重卡、公交等多种车型。越来越多氢能车辆投入运营,反映出业界对氢能产业发展充满信心。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同时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较为完整供应链、产业体系,燃料电池车保有量约5万辆的计划目标。

    2022-07-08
  • 乘着东风的氢能产业,赛道机遇与投资机会在何方?

    在促进全球能源结构性转型发展及实施“碳中和”工程的发展过程中,氢能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关键战略角色,氢能具有能量密度变化大、热值利用率高、储量异常丰富、应用极其广泛多样化特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小觑的力量作用。2022年3月,国家能源局项目专家组经联合论证研究而印发了正式的技术文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文件中首次正式地明确了氢能是我国未来五年完善新能源体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氢能做出了15年长远规划,设立了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五年期发展目标。氢能产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一方面可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企业带来赛道机遇,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落地推广有望带来新的赛道预期。另一方面则是近年来投资规模的不断上升,将氢能的投资机遇也从各方面愈渐凸显。

    2022-07-06
  • “风光氢储同行”时代来临 创新重塑“十四五”能源新格局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风电、光伏发电和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不断提速,产业协同和融合发展的创新业态也在不断涌现。今年以来,各地出台的地方能源十四五规划,均将新能源与氢能作为发展重点,并提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要求。种种迹象表明,风、光、氢、储同行的时代正在来临,并将在创新中重塑能源发展格局。时光的车轮缓缓行驶在“十四五”崎岖的“车道”上,在全球疫情的阴霾尚未全然消散、俄乌局势等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能源供应危机凸显的国际环境中,国内能源的发展与转型面临着重大考验。在这一背景下,随着能源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新趋势正纷至沓来,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着基础。

    2022-07-04
  • 能源改革箭在弦上 上海谋划氢能千亿产值版图 大力发展氢能产业

    面对全球能源结构改革的历史性浪潮,中国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蓝图正徐徐展开,上海再次担当改革创新“领头羊”的角色。日前,上海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对标全球前沿标准,力争到2035年打造出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产业、示范高地。《规划》除了锁定“突破千亿产值、集聚百家领军企业”等目标外,还明确了“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等新方向。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中国氢能源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业内认为,上海的《规划》旨在布局、领跑未来十年中国氢能产业变革,迎风向上角逐万亿产值新风口。

    2022-07-01
  • 制氢方法,制氢设备、氢储能、氢运输哪些设备须办理特种设备资质

    制氢设备系统主要包括水电解制氢系统、化石能源制氢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其中化石能源制氢系统主要有天然气蒸汽转化制氢系统、甲醇转化制氢系统和副产氢提纯回收制氢系统,可再生能源1. 水电解制氢系统可分为常压型和压力型,其主体设备为水电解槽。水电解槽由若干个电解池组成,每个电解池由电极、隔膜和电解质溶液等构成,由此构成各种形状和规格的水电解制氢系统。水电解制氧系统结构由制氢装骨的工作压力、氢(氧)气的用途、气体纯度及其允许杂质含量等因素确定。制氢系统主要有风能和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系统、太阳能热化学制氢系统和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系统。

    2022-06-30
  • “汉十氢走廊”又有新动态 格罗夫汽车率先“氢”装上阵

    “这辆车是格罗夫全新正向设计的中极天权4.5吨氢燃料保温车,主要用于城际物流运输及配送、冷链运输等,为了让车辆发挥更大的性能,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货运道路,有高速、省道、乡道等,在不同工况下性能表现优越,转弯、爬坡、坡道起步轻松应对。”格罗夫技术人员介绍。因为这款车搭载格罗夫自主研发的GF60T燃料电池系统,电机峰值功率可达180kW,系统效率高,能量管理系统的优秀表现使动力输出更流畅,更强劲。车辆的全新正向设计,也让整车零件布局更合理,极大提升了整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022-06-29
  • 氢能还未大规模普及,城市争霸赛就已打响 三大城市群的运作,又可以给后来者提供哪些经验?

    “风光”之后,便是氢能。作为终极清洁能源,氢能发展势不可挡,况且,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点关口,任何城市、任何企业都想提前一脚踏入赛道,踩上风口。关键政策节点发生在2021年9月。财政部、工信部、能源局等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首度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允许各地“自由组队”,组建氢能发展“朋友圈”。这一下打开了新思路,于是我们看到,各大城市各显神通,“拉帮结派”,依据自身条件禀赋,试图在氢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上,探索出最合适自己的打法:北京拉来了河北、天津两位“老铁”,尽最大努力实现小范围样板打通;上海找来长三角城市群,以及西北、山东淄博等地方朋友,每一个单拎出来都有自身完备的氢能产业链,强强联手,做大做强;广东城市群,则展示了人定胜天,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从一无所有到建造了一个千亿氢能大厦……三大城市群冲锋,河北、河南城市群紧随其后,全国各地氢能城市争霸赛已经打响。氢能万亿赛道上,谁能拔得头筹?三大城市群的运作,又可以给后来者提供哪些经验?

    2022-06-24
  • 6.8万氢燃料车辆,676座加氢站!全国13省市氢能规划解析

    截至目前,已经有13省市公布了氢能相关规划,到2025年,13省市氢燃料汽车目标总计68000辆,加氢站将达到676座。其中北京、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广东六地氢能产业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5100亿。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各地也在出台对于氢能产业链相关项目的补贴政策。各地一共给出了38项补贴措施。其中最近的成都市发布的补贴相关文件中,新建加氢站建设最高可以获得2500万的补贴。规划:广东2030年将实现2千亿产业规模为了提升氢能在本地新能源产业中的比重,多地在能源规划中对氢能产业规模、加氢站数量、氢燃料汽车数量等指标给予了明确要求。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15)梳理给出具体规划的省市,发现有13省市,多数是对2025年给出详尽数字,少数则对于本年度要达成的目标以及2030年以及2035年要达成的远景目标予以详细规定。北京市规划到2023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加氢站37 座,实现产业规模500亿元;上海市规划到2023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加氢站30 座,实现产业规模1000亿;广东省规划到2022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加氢站30 座,实现产业规模200亿元。

    2022-06-22
  • 煤炭开始用“氢”运 低成本制氢与高效率用氢并重 提升规模效应和经济性

    在山西焦煤集团,每年外销煤炭1亿多吨,其中约半数经公路汽运,不久前送出的一批煤却有所不同——不烧油、不排碳,它们通过氢能源车部分运抵国能榆次热电有限公司,部分赴榆次修文站完成铁路短倒任务。由此,山西焦煤开创了公路与“公转铁”短倒同步启用氢能运输的新局面。如今,氢能运煤不只是一企一地关注的焦点。受制于产地分布、运输网络等特殊性,以公路为主的煤炭运输方式尚未扭转,大量重型柴油车不可避免带来排放。而要实现煤炭全产业链的清洁高效利用,绿色配送是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煤企及地区希望借助“柴改氢”实现减碳,大规模氢能运煤究竟行不行?

    202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