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产业领域
  • 中国一汽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获国家认可

    近日,中国一汽在长春参加了由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比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开发”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经与会专家的质询、讨论与评定,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综合绩效评价。中国一汽通过项目研发及推广应用视频展示、项目综合绩效评审汇报、项目实物成果视频展示三个环节向专家组进行了汇报,并对专家组的提问和质询进行了详细的回答。最后,经专家组充分讨论,认定“高比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开发”项目实现了项目研究目标,达到了主要考核指标要求,取得的研究成果有效促进了我国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技术进步,对科技部十三五专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2022-03-04
  • 中集氢能业务又传喜讯 中标山西一加氢母站助力千亿产业园建设

    近日,中集旗下中集安瑞科的子公司中集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氢能”)集成事业部中标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鹏飞集团”)的“鹏湾氢港氢气充装站集装格项目”,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1318万元。中集安瑞科子公司中集氢能本次中标的是该项目中的加氢充装站,加注规模为14000 Nm3/d(标准立方米/天)。加氢充装站又被称为加氢母站,加氢母站是从制氢厂或输氢管线直接取气,经过净化提纯工艺,使氢气进入压缩机压缩,输送到高压运输槽车,经由高压运输槽车运送到子站给汽车加气。

    2022-03-02
  • 腾讯公布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 部署建设光伏、风电及一体化项目

    2月24日,腾讯发布《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宣布开启“净零行动”,其中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动作尤为值得关注,建设储能电站,开发集中式新能源电站,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并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采购,参与绿电市场化交易。腾讯表示其碳中和行动将遵循“减排和绿色电力优先、抵消为辅”的原则,推进实现腾讯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碳中和。具体共包含节能提效、可再生能源、碳抵消三大行动方向,从节能管理、创新节能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推进可再生能源采购和探索碳汇领域的新方法等多方面来实现。

    2022-02-28
  • 17天累计加氢气近百吨 冬奥会“赛出”河北张家口氢能产业

    随着冬奥会的落幕,张家口市运行的710台氢燃料汽车也顺利通过了氢供应高峰的考验。从2月14日起连续多日每天氢气加注超6吨的保障,堪称有史以来氢能动力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一次大规模使用。北京冬奥会裹挟下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走进全球视野。以资源丰富的风电绿能为起点,以大规模电解水制氢为途径,最后通过燃料电池堆氢氧反应,释放电能,启动电动机工作,驱动汽车行驶。从风电到制氢,从储氢加氢到大规模应用——“张家口经验”备受关注。冬奥会结束后这个氢能产业集群将何去何从?张家口牵头的河北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能否强势崛起?

    2022-02-25
  • 51家公司跨界氢能!光伏、油气、煤炭等公司已入局!

    近年来光伏制氢被迅速点燃。氢能作为一种可调度的清洁能源,与光伏发电可以实现很好的互补发展。跨界氢能,成为了光伏企业的新时尚,2021年以来,众多头部光伏企业纷纷跨界进入氢能产业。随着全球各国不断扩大光伏装机量,光伏制氢项目也在不断上涨。业界预测,未来十年内光伏制氢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甚至有望“反哺”光伏,成为推动全球光伏装机增长的新动力。2021年3月,隆基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隆基绿能创投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大力发展光伏制氢;同月,阳光电源发布国内首款、最大功率SEP50PEM制氢电解槽;5月,晶科科技公布了布局光伏制氢的消息;7月,协鑫新能源成立高达100亿元的氢能产业投资基金;8月,林洋能源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正式进军氢能。

    2022-02-23
  • 新疆:2022年重点推动2万吨光伏制氢等重大项目

    2月4日,新疆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23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发布。其中提到,在2021年,资源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原煤产量增长18.3%,疆煤外运量增长59.3%,全社会电力供应总量增长13.58%,其中新能源占比达到19.8%,外送电量1159亿千瓦时、增长20.7%,为全国能源供应作出重要贡献! 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光伏硅基新材料产量46.94万吨、增长30.9%,多晶硅产量占全国58%。旅游业加速恢复,接待旅游人数1.91亿人次、增长20.52%,实现旅游收入1415.69亿元、增长42.69%。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支持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推动光伏硅基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吸引一批电子元器件企业落户新疆。

    2022-02-21
  • “终极环保车”有多牛?氢能汽车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

    在北京冬奥会,有约800辆燃料电池汽车搭载着来自大兴的发动机,服务于北京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其中,闭环内569辆,可实现在-35℃的低温下启动,单次加氢续航里程可达300-500公里。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始终坚持低碳、可持续原则,产生的碳排放量将全部实现中和。冬奥会期间,氢作为火炬唯一燃料,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运输主力,氢能在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22-02-18
  • 法液空与Rusatom在库页岛完成了低碳制氢的可行性研究

    尽管氢的生产和出口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俄罗斯正在提高其氢生产的目标,以确保在能源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这个潜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发挥作用。 俄罗斯国际原子能公司(Rusatom Overseas)和法国工业燃气供应商液化空气公司(Air Liquide)宣布,双方于2022年2月14日完成了在库页岛建设氢气生产设施的可行性研究,并在该地区政府的会议上公布了研究结果。 基于可行性研究的积极结果,俄罗斯国际原子能公司和液化空气集团正在为该项目的下一阶段——FEED(项目前端设计)做准备

    2022-02-16
  • 冬奥会氢能汽车大放异彩,百公里减碳94.8kg,亿华通氢燃料发动机有哪些亮点?

    本次冬奥会投入一千多辆搭载氢燃料电池的汽车,基本全部为客运车辆,车型覆盖公交车、团体班车等,在冬奥会期间作为接驳嘉宾、运动员、现场观众、媒体记者、各国政要的交通工具。这也是全球首次大规模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接驳工具的重大尝试。国家电投、中石油、中石化等众多企业参与了这场“氢能盛会”,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亿华通”)是本届冬奥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