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产业领域
  • 可用作运载火箭燃料!我国首套吨级氢液化系统研制成功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动机主要采用液氢、液氧和煤油作为燃料。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套产量达到吨级的氢液化系统调试成功,并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这意味着今后我国的运载火箭将可以使用国产液氢作为燃料。

    2021-09-22
  • 西门子能源: 碳中和目标下 绿氢引领新一轮能源变革

    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碳中和”目标正促使各国朝着绿色、零碳经济转型。氢能是清洁能源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绿氢”产自可再生能源,因其具有的从生产到使用的零碳排放优势而备受青睐。

    2021-09-18
  • 对欧洲和中国的氢能发展的分析

    当下,全球氢能驶入发展快车道,主要国家高度重视氢能发展,纷纷出台氢能发展战略或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对于发展势头迅猛的欧洲和中国,是否本同末离呢?

    2021-09-15
  • 氢能、储能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核心技术

    回顾历史,能源革命一般由动力革命引发,新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的发明带动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引发工业革命。第一次能源革命是从薪柴到煤炭的跨越,动力是蒸汽机,交通工具是火车;第二次能源革命是从煤炭到油气的跨越,动力是内燃机,交通工具是汽车。当前,全球正在经历第三次能源革命,是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革命,动力是电池,能源载体是电和氢,交通工具是电动车。

    2021-09-13
  • 能源结构变革,储能是下一个风口吗?

    “从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煤炭业(一次能源)、电力(二次能源)、传统高耗能重型制造业(钢铁、水泥等)、交通、建筑等行业在当下面临更大的挑战。而实现‘双碳’目标最核心的,则是以能源结构转型代征整个经济结构的系统性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艳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1-09-10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低碳转型与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行不悖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决策,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低碳转型与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行不悖,是实现经济、能源、环境、气候的共赢,将深刻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8月31日三峡集团党组理论中心组2021年第10次学习(扩大)会议上作专题辅导时如是说。

    2021-09-08
  • 国家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3亿元支持节能减碳项目建设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根据《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发改环资规〔2021〕655号)规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3亿元,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碳改造、产业园区能源利用优化项目、减碳技术创新示范、城乡建设低碳转型、资源再生减碳以及海水淡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1-09-06
  • 碳中和时代能源企业的战略转向

    从2020年9月22日习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30·60目标”以来,国内掀起了应对双碳目标的热潮,各级政府纷纷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我国能源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但在行动上尚缺乏明确方向,尤其是在企业经营战略层面,尚未形成企业内上下共识。

    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