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引领光伏产业发展 先导智能助推“双碳”时代早日到来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我国光伏产业迎来了全新的战略发展机遇。太阳能是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来源广泛、清洁无害、可持续等特点,以其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从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的能源体系,向零碳的新能源转换的必然选择。
扫一扫,关注我们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我国光伏产业迎来了全新的战略发展机遇。太阳能是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来源广泛、清洁无害、可持续等特点,以其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从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的能源体系,向零碳的新能源转换的必然选择。
作为“能源大省、煤炭大省”,山西省曾以“点亮全国一半灯,烧热华北一半炕”为傲。如今,面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艰巨任务,山西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发展的“含绿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首届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助力山东省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展启动仪式在山东会客厅举行,活动以“好客山东、以碳会客”为主题,全面展示山东省16城市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
2023年,中国石油新增的11个地热项目同批“入列”全国冬供方阵,遍布北京、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10余个省区市,新拓展地热供暖市场面积超4000万平方米。2023年2月11日,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建设的曹妃甸新城地热供暖项目和武城县清洁能源供暖项目被评为“国家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项目”。8月6日,中国石油首个中深层U形井地热项目——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朝热R3-U1井组试运行,可满足49万平方米供暖需求。11月15日,中国石油华北油田承建的北京市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顺利投运。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采取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措施:启动300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基金。这一决策坚定地回应了中央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更是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行动,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和领导力。
我们生活的地球为何能维持宜居性?正是因为以碳循环为核心的“自调节系统”在发挥作用。但随着生命系统和人类活动出现,碳循环系统受到非常大的扰动,引起气候和生态系统的显著变化。当前,气候变化正逐步成为各国政府、科学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我国也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为中国号经济“巨轮”乘风破浪领航。面对世界的“变”与“机”,中国如何凝聚信心、巩固“稳中向好”之“势”,又如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激发内在创新之“能”?央广网财经洞察系列报道《中国的稳与进》将全方位展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经济活力持续增强的生动图景,共话中国经济“稳”的底气和“进”的潜力,推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建设绿色工厂、改善生产制造阶段的碳排放,优化供应链模式也是各大车企关注的焦点。例如,沃尔沃汽车除了正在进行的全面电气化转型外,还极其重视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环节的碳减排。沃尔沃汽车对旗下车型的碳足迹开展了全生命周期评估(LCA),涵盖上游供应商活动、制造及物流、车辆使用阶段及报废阶段的整个碳排放。年报显示,2021年沃尔沃汽车平均每辆车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49.8吨,相比2018年减少了9.5%。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全球治理共同的重要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内涵来看,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我国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