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董达鹏:"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再思考
氢能“瓶颈”突破带来的全产业链机会。近年来,在顶层规划政策利好推动下,我国氢能产业热度不断升温,项目布局持续火热,目前已初步打通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初步掌握了氢能的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氢能产业体系正在形成,绿氢供给规模效应逐步显现。由于氢气具有能源与原料双重属性,未来随着装备国产化、市场竞争份额和风光造价下降带来的绿氢成本持续下降,将推动绿氢在交通、化工、冶金和能源等产业细分领域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实现多元化全面推广应用,如绿氢在交通行业重载领域对燃油的替代、在化工领域合成氨醇应用等,进而进一步带动我国氢能产业全链条发展。目前,包括国家电投、中石化、东方电气、中能建在内的、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政策支撑,积极布局氢能产业链,抢先发力,抢占氢能发展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