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资讯要闻
  • “双碳”背景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和方向 加速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化发展

    在全球氢能项目中,有超过一半以上位于欧洲,而且受制于应用场景和资源的问题,大多数国家都在寻求氢能的国际合作,氢能与燃料电池从工程化向产业化的过渡呈现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因为氢能的产业链较长,目前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或企业能够完成整个产业链的建设。在资源和应用场景方面,我国的各种条件比较好,商用车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同时其应用场景还可以推广到物流、储能以及钢铁、水泥等领域。目前一些资源发达的国家做一些跨境出口,将氢能输送到资源需求国,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合作制氢,进而实现其全产业链的构建。

    2022-07-25
  • 我国碳氢市场如何协同发展 将绿氢推向主流市场 实现“双碳”目标

    在我国“双碳”目标下,脱碳逐步成为国内氢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中国氢能产业联盟预测,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有望到2060年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可达1亿吨,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占总需求量的60%,其次分别为交通运输领域、新工业原料、工业燃料等。从我国供给侧来看,目前我国生产的氢气主要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生产端的碳排放依然较高。在不考虑碳排放成本的情景下,相比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煤制氢等化石能源制氢工艺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但其负外部性效应显著,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定价的覆盖行业和范围不断扩大且碳价不断攀升,这一趋势有助于化石能源制氢与清洁氢尽早实现平价。

    2022-07-25
  • 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 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

    当前,以低碳发展为特征的新增长方式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应认识到,不同国家国情不同,低碳发展的路径也不尽相同。按照欧盟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其碳达峰至碳中和大致要历经60年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具备发达国家自然达峰的条件,必须从实际出发,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做好各项工作。

    2022-07-25
  •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22-07-25
  • 辩证把握推动“双碳”工作的“四对关系” 推动“双碳”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具有系统性、统筹性、全局性、整体性,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意蕴,是我国推动“双碳”工作的根本遵循。辩证把握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我们必须坚持辩证观念,动态地认识和把握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上,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减排还不是一个问题,人类面临的只有发展问题。在第二个阶段,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对抗性关系,减排会阻碍发展。在第三个阶段,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体现为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已到了不减排就无法更好发展的地步,减排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人类也到了有能力解决发展和减排矛盾的历史阶段。

    2022-07-11
  • 以降碳为重点 “双碳”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与担当。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立足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高建筑绿色低碳发展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为2030年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022-07-08
  • 实现“双碳”目标需集聚方方面面智慧力量 推动高质量发展

    汪洋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集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有关党派团体围绕这一课题开展调研、协商建言,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党派团体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全面辩证看待贯彻落实中的成绩和问题,多做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的工作,多鼓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干劲。要继续聚焦“双碳”领域重要问题深度调研、接力建言。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所联系的界别群众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有关方面要用好党派团体的调研成果,提升政党协商质量,更好彰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2022-07-06
  •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助力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较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4.8%,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成常态。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较2015年升高18.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8.5个百分点,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不断增多。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低48.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9%,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8%。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

    2022-07-01
  • 汇聚绿色低碳全民力量 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公众更好参与“双碳”工作,有必要对当前公众的碳认知和碳足迹进行描摹。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于2021年对全国不同地区1434名城乡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85.9%的受访者认为全球变暖问题对于人类的危害“非常大”或“比较大”,超九成受访者表示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愿意采取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节约用电用气用热用水、购买使用绿色低碳产品等行动,这表明公众对气候变化危害有较强烈感知,并对节能降碳表现出较高参与意愿。碳足迹是量化碳排放的有效工具,碳的耗用量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方面的调查显示,居民个人碳足迹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共同居住的人数等有一定关联。同时,居民消费也有着巨大的降碳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