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产业领域

借奥运东风,京津冀氢能产业乘势而上。氢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发布时间:2022-02-11作者:科谷摘编

       在冬奥交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只是氢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在官网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钢铁工业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要制定氢冶金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低碳冶炼技术研发应用。

可以说,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是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节点:氢燃料电池车辆的规模化应用,不仅让我国的氢能技术得到集中展示和验证,有助于探索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更让未来氢能产业的发展拥有了强大的能量、持久的内驱力和乘势而上的产业优势。

在绿氢制备方面,保障北京冬奥会的电解水制氢产业已初具规模。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已初步形成制氢、加氢、储氢、氢能产业装备制造、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制造、氢能整车制造等全产业链,“氢能”已成为城市新名片。据预测,张家口制氢产能可达25吨/天,将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绿色制氢基地。

在加氢站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服务北京冬奥会的加氢站至少有10座,位于北京的有6座(延庆5座),位于张家口的有4座。大多数加氢站日加氢量可达1000千克,具备“100%绿氢”、70兆帕加氢能力。

具体来看,分别是中国石化4座(北京庆园街加氢站、北京王泉营加氢站、北京燕化兴隆油氢合建站、河北崇礼西湾子加氢站),中国石油4座(北京福田加氢站、北京延庆金龙综合能源站、张家口太子城服务区加氢、崇礼北油氢合建站),国家能源集团1座(河北万全综合能源站),国家电投1座(北京延庆园加氢站)。

在氢气质量控制方面,2019年7月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37244-201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燃料氢气》要求氢气纯度为99.97% ,且对氢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13项杂质含量都有严格的限制。1月6日,国内首座站内氢气检测实验室——中国石化西湾子氢气检测实验室在河北崇礼正式投运。该实验室能完成燃料电池氢气的13项典型指标检测,将为保障冬奥会氢能质量安全可靠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助力“绿色冬奥”。

在平台建设方面,据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杨福源介绍,由清华大学联合相关方建设的“冬奥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信息监控平台”面向氢能产业全链条,涵盖制氢、运氢、加氢和车辆运行数据,目前已经应用在张家口的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并用于支撑氢燃料电池京津冀城市群示范项目。

冬奥会的成功示范应用,更是让北京也有了发展氢能的底气。《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阶段性量目标:2025年前,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建成3~4家国际一流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同时力争建设加氢站74座,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累计推广分布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10兆瓦以上……

在京南的大兴区,占地5.4万平方米的国际氢能示范区已经起步,这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加氢站——日加氢量可达4.8吨。1月18日,国际绿氢组织与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朱德权认为,北京冬奥会的示范应用对氢能发展无疑会起到促进性作用,未来京津冀地区的氢能推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真正遵循商业逻辑,致力于解决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形成等问题,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目标和价值就在于此。

“发展氢能需要新的思维逻辑,让氢从危化品走向能源,应从供给侧加强装备的标准认证管理,而不是将加氢站作为工程项目从需求侧进行限制。” 在杨福源看来,氢能的未来需要坚持需求牵引、源荷互动、分布推进、协同创新等原则,需求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