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科谷资讯

科技创新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为减排降碳事业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发布时间:2022-08-24作者:科谷摘编

许勤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近日,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正式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中国在过去发展过程中,为世界减排降碳进程作出诸多重大贡献。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相较于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与此同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在连续30年时间里保持“双增长”态势,取得了在2005-2019年间,黄河植被覆盖率从24%-38.8%的大幅跃升等诸多生态建设成果。

        此外,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内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连续多年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后,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成本已实现有效控制,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应用奠定基础,打造了一批世界性可再生能源工程。

        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及销售上,中国已经拥有以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为代表的世界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新能源汽车产品种类实现了从小型客车到大型工程车辆的全维度覆盖。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1001万辆,已成为世界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及应用国家。

       但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同时,中国在“碳中和”进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挑战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碳中和”进程落实的成本问题,上海碳捕捉试点的数据显示,在应用碳捕捉技术进行降碳发电工作后,发电成本从每千瓦时0.26元快速上涨到每千瓦时0.5元;二是可再生能源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效率问题,其自身无法提供同化石能源相同的供应稳定功能作用。而“破局”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创新。

     《方案》中提出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等十项具体行动方案,涵盖了在“碳中和”进程中所需技术的各个方面,并在公共服务、政策支持、人才支撑等技术研发环节中的必要条件进行了部署。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以及碳捕捉、碳封存等技术类型仍由于技术本身的发展不够成熟,而存在无法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应用范围更进一步扩大的限制。而《方案》的印发,为中国减排降碳事业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打开了向未来方向发展的“通道”。

         总体而言,碳中和对于全球而言其实是一次经济社会的大转型,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能源和科技等广泛领域的大变革,其中,技术变革扮演最关键的角色。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依托手段,两者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互动关系。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落实程度。

     《方案》在为中国的“碳中和”进程带来新提升的同时,也为世界整体的碳排放问题提供更具有效性和系统性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中国互联网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