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发布时间:2023-03-08作者:科谷摘编
钟宝申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目前来看,乡村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相对薄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2020年全国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77%,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过66亿平方米,占全国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的17%左右,绿色建筑占比还较低,需要加快城镇存量建筑的绿色改造。
我国乡村建筑面积达300亿平米以上,绿色建筑占比更低,且缺少相应规划。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都侧重于城镇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是乡村振兴、传统农房更新换代为现代建筑的关键时期,也是绿色建筑在农村普及的窗口期。亟需国家在政策层面对乡村绿色建筑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钟宝申指出,建筑光伏发展潜力被较大幅度低估。建筑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场所。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背景下,“零能耗”“净零能耗”“零碳建筑”“负碳建筑”等高水平的绿色建筑在其他国家逐步应用和普及。
绿色建筑需要绿色能源供给。太阳能光伏发电由于其易与建筑结合的特点,是就近为绿色建筑提供绿色能源的主要途径。通过光伏与建筑的结合,让发电功能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满足分布式的供电需求,还可以让建筑增加美感,是打造低碳、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的重要方式。
根据我国城乡屋顶面积估算,普遍认为我国建筑光伏安装潜力在1000GW以上,既可以采用屋顶分布式的方式安装,也可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新方式推广。目前,全国大部分建筑屋顶等光电转换资源被闲置。国家《“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计划“十四五”全国新增建筑光伏0.5亿千瓦(50GW,含分布式和一体化)以上,与发展潜力相比,目标设置偏低,仅占可安装潜力的5%左右,不利于绿色建筑和绿色能源融合发展。
钟宝申明确表示,绿色建筑清洁取暖/制冷需加快推广应用新技术。北方地区取暖作为关系百姓温暖过冬的民生工程,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鉴于能源禀赋和技术现状,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取暖长期以燃煤(含大量散烧煤)为主,造成大气污染问题突出。为提高北方地区取暖清洁化水平,国家大力推进清洁取暖。现阶段清洁取暖主要依靠天然气、电(仍以火电为主)、清洁化燃煤(超低排放)和少量可再生能源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不友好等缺点。
国内外能源转型研究普遍认为,建筑取暖/制冷将来主要依靠绿色电力+热泵制热/制冷。热泵是利用高位能(主要为电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可将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能(如空气、土壤、水中所含的热量)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约高位能(能源投入产出比可达1:4左右)的目的。可根据季节需要,向建筑物供暖或制冷,是一种节能、环保、安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发达国家逐渐被广泛应用。对此,钟宝申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加强顶层规划,出台《乡村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建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乡村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实施路径、保障举措等,促进我国乡村绿色建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协同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
第二,落实“双碳”行动,持续提升建筑光伏的发展目标。建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对我国建筑光伏潜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我国光伏产业既有优势,对“十四五”及未来光伏建筑发展目标进行调整,加快实施进程,使其为城乡建筑提供更多的绿色一次能源。 第三,开展专项工作,因地制宜推广热泵技术应用。建议出台和加强针对热泵推广应用的专项支持政策,促进其技术推广和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地表水源热泵、浅层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技术,为绿色建筑清洁采暖/制冷打开突破口。第四,结合“一带一路”,做好绿色建筑技术对外输出。建议在绿色建筑相关工作中,参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好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绿色能源与建筑结合技术的输出,以国际视野和国际市场,倒逼我国绿色建筑技术、产品提升,同时更好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