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发布时间:2023-04-26作者:科谷摘编
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上周发表演讲时称,中美加强合作应对长期性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在这一挑战清单上排在首位。几天后,中国外交部部长秦刚在上海表示,我国将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我们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治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
同一周,欧洲市场也传来最新消息。4月18日,欧洲议会批准了多项关键立法,支持欧盟到2030年将碳市场排放量从2005年的水平减少62%,较此前目标高出整整一个百分点。欧盟气候学家的最新模型还显示,受厄尔尼诺现象回归的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在2023年或2024年创下新高。
中美欧经济体在不同场合对气候的关注,显示“双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将是全球各国主线。虽然中间有所反复,但方向没有改变。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00个国家、地区陆续宣布了碳中和目标,欧洲部分地区设定的碳中和目标仍在不断提升。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气候议题、“碳中和”置于国家治理的突出位置。2021年中国向外界公开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完善,我国加快制定了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从行动方案的统筹规划上确保“双碳”目标能够有效落实。
近期,国家部委层面“双碳”相关政策动作仍在稳步推进。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委日前联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提出要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近日也联合印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基本模清我国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和增汇潜力,初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系统碳汇计量体系。2022年下半年以来,各部委更是频繁释放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重启信号,市场也由此预计全国统一的CCER交易市场重启有望加速。
除政策之外,金融等各领域的资源也在不断注入。近期年报数据显示,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4家国有大行绿色信贷余额超万亿,11家银行达千亿元级别。在这些动能合力之下,我们不仅看到国内新能源车、光伏、先进储能等领域近年来迎来了“先立后破”的机会,在诸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市场也仍在孕育更多机会。
当前各国在碳中和能力互动、比较、竞合已成为新常态。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从长远来看,也将给各国带来更多合作共赢的机会。
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