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科谷资讯

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主力支撑

发布时间:2023-09-08作者:科谷摘编

近年来,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大力发展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多个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相继投入运行。新能源项目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保障的同时,也给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图为8月2日在衡东县霞流镇拍摄的光伏电站。新华社发 曹正平 摄

国家能源局今年7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其中,水电装机4.18亿千瓦,风电装机3.89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7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3亿千瓦。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保障能源供应和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地位作用愈加凸显。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为何能实现高速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未来发展还需如何补短板?记者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力系副主任、教授陈新宇。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逐渐形成

记者: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意味着什么?从世界范围内看,处于什么水平?

陈新宇:这标志着我国电源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可再生能源大量替代传统化石燃料进行电力供应,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逐渐形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7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统计数据2023》显示,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约33.82亿千瓦。其中,中国大陆可再生能源装机约11.61亿千瓦,占34.3%;欧盟约5.66亿千瓦,占16.7%;美国约3.52亿千瓦,占10.4%,我国大幅领先其他国家和地区。从装机比例上看,美国可再生能源装机仅占总装机的29.5%,欧盟则是54.1%,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目前已达到48.8%,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记者: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为何能实现高速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陈新宇: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这些都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党中央、国务院相关产业政策和法规的出台有力保障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仅使我国拥有了风电、光伏发电的完整产业链,而且成本大幅降低,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有相当部分区域的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火电发电成本,逐步形成了市场自发驱动的发展格局,从而加速推进“双碳”转型。

同时,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标志着我国“双碳”战略将推动能源经济实现从资源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的转变,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我国“双碳”战略的大格局与大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不断加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开发建设成本持续下降,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已达七成。形成自主可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链,进一步替代化石燃料,特别是油气进口,对我国能源安全而言,意义重大。

当前,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度演变、方兴未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向。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是推进能源革命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大举措,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承诺的主导力量。

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可再生能源将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

记者:下一阶段,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有什么新特征?我国从化石能源过渡到可再生能源面临哪些挑战,如何补短板?

陈新宇:“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将呈现以下新特征:一是大规模发展,在跨越式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提高发电装机占比;二是高比例发展,由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转为增量主体,在能源电力消费中的占比快速提升;三是市场化发展,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低价发展,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四是高质量发展,既大规模开发、也高水平消纳,更加保障电力稳定可靠供应。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发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导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主力支撑。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能源系统进一步转型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补齐短板。

加强能源结构布局“顶层设计”。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要进一步打破地域壁垒、推进“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才能有利于加快我国“双碳”转型进程。

加强储能规划。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能源系统需要配置储能等灵活调节资源。目前超过10个省份正在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带动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快速发展,相关产业链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在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新型储能规划与电力系统调节需求不匹配,风电配建储能的实际利用率不高、特定类型储能规划规模超过实际需求等。

提升能源风险和安全意识。在大基地开发格局下,我国东南沿海严重依赖西部外送电力,部分区域依赖度达到30%至50%,在复杂极端环境下的能源安全供应风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稳妥推进电力市场改革,满足市场用电需求

记者:我国能源市场结构是怎样的?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如何稳妥推进电力市场改革,满足市场用电需求?

陈新宇: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煤,其次是石油,天然气、水电、风力、核电等只占很少的比重,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富煤贫油少气”。自2020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中国就制定了严格的碳减排政策。低碳、零碳排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志之一。

眼下,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尽管用电负荷持续攀升,但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今夏电源供给中,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占到近三成,成为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保障。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要稳妥推进电力市场改革,满足市场用电需求,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市场结构,形成包括“中长期+现货+容量+辅助服务市场”的电力市场体系,分别实现稳定电能价格、发现电能价格、保障系统长期容量充裕性和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推进火电从标杆上网电价时代的一部制电价向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两部制电价转变,理顺火电的容量保供价值和电量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格信号,保障市场安全稳定运行。此外,需加强绿电市场、绿证市场、碳市场的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能源转型过程中新能源的绿色价值。

二是加强电力市场的有效监管。当前我国电力市场电源侧市场集中度较高,个别省份存在一家发电公司占据30%市场份额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市场操纵力问题,即发电商改变市场价格、使之偏离市场充分竞争情况下所具有的价格水平。因此,需建立完备的“事前+事中+事后”电力市场监管机制,降低市场风险。

我国电力系统正在从政府定价向市场供需决定价格转变,目前主要以年度中长期合约交易为主体,逐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前两批以广东、湖北为代表的14个试点省份已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未来将进一步在全国推广电力现货交易。

电力现货交易能有力促进电力市场有序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电力运行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益;有力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和消纳,推动西部、北部地区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力促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体系,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