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产业领域

李汶颖:打通氢能领域的产业链和创新链

发布时间:2023-10-11作者:科谷摘编

         氢能技术的持续演进方可解锁未来能源领域的无限可能,近年来,有关氢能的制备、储存、应用三大技术研发方向都有相应的进展。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智慧氢能系统实验室(简称:研究院、智慧氢能系统实验室/实验室)于2021年成功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十万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示范工程(简称:国重项目),该国重项目采用的技术将可再生电力资源转换为原料氢气,再将氢气合成液氨,从而实现将“弃电”化废为宝,并大大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为化工生产提供新的氢源获取途径。智慧氢能系统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汶颖这样表述这个“十四五”期间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示范项目之一的重要意义,“把一个中试阶段的装置,由兆瓦级变成一个百兆瓦级的应用,一旦这个技术创新真正落地,能够带动一个百亿级的产业成熟落地,进而带动整个国家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尽管氢能已成为各地产业布局的新亮点,但氢能产业尚处于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初期示范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此时应如何发挥在地优势,更好提升氢能领域创新发展能力,拓展市场应用新空间?曾参与起草“成都市氢能产业规划”“四川省氢能产业规划”的李汶颖认为,成都乃至四川发展氢能的优势在于在该领域的人才储备较为丰富,已进行前瞻性布局的相关企业较多,有大量富余水电可发展水电制氢。而在此之前,尚需要解决大规模氢气安全储存的问题与将示范项目产业化落地的问题,期间,打通原始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壁垒,是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重要发力点,也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

李汶颖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智慧氢能系统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以技研坐稳产业链上的生态位

《产城》:由十万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示范工程延展,目前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智慧氢能系统实验室的研发项目取得了哪些成果,研究团队的下一步计划是怎样的?

李汶颖:2021年智慧氢能系统实验室牵头的十万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示范工程项目,实则在2017年就已开始筹划。研究院建院时,看到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未来发展方向,于是建议四川省相关部门落实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的输配电价优惠政策,“大规模储能与氢能利用”也是研究院一直以来的重点研发方向之一,在历经数年积淀,并曾有接近落地的重大项目经验后,方才有了示范工程的顺利推动。

作为研究院的院属实验室,因为有清华电机工程系的支持,智慧氢能系统实验室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和技术优势,专注于氢电耦合以及氢+能源互联网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基于先进控制与优化理论,利用数字化技术,解决绿氢系统所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与技术经济问题,以部件、装备、系统集成、系统调控、标准检测的叠加,实现氢能应用场景的拓展。在上述环节,硬件方面实验室有合作的供应商,配合企业对装备做相应的优化设计与开发,建立实验平台,开发适合波动运行的制氢装备工艺包;软件方面,实验室有容量匹配决策软件、源网氢氨一体化运行和运营软件,同时也在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检测认证。准确的说,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智慧氢能系统实验室对接的主要是电网公司、电力公司或能源企业,以技术、系统、标准的研发与实践打通“产学研用”的链条。

具体到实绩方面,氢电耦合是智慧氢能系统实验室的特色,行业标准和检测认证是重要的抓手,已经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起草与制定。在产业服务环节,智慧氢能系统实验室作为科研机构亦有发挥的空间,可帮助行业各方做相应的技术鉴定和评估,比如哪些是先进指标、哪些是基准指标等,氢能领域的企业和供应商需要对行业数据的真假、高低进行检测,智慧氢能系统实验室有资质、有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点,从而做到既可以提供技术,又可以助益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有序迈进。

稍显遗憾的是,因为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原因,相关检测平台在北京、山东、广东等省市先行落地或筹建中,四川目前只有东方电气、四川省特检院、中测院落地了氢储运加注装备的检测平台,但偏产业链上游,未辐射到更为广阔的下游应用场景环节。

补强链条,企业聚集显格局

《产城》:在您看来,当前氢能产业领域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在新能源领域呈百花齐放以及发展竞速的当下,氢能产业的发展重点应是什么?

李汶颖:我国处于氢能产业发展的初期,氢能与其他清洁能源一道构建我国的可实现低碳、安全、有韧性等要素的全新能源体系还有诸多难题待解。目前,氢在绿色化工领域成效更加显著,其应用还在不断开发,有些技术已相对成熟,有些还在探索的过程中,但方向是坚定的。成本、特别是储运成本是氢能产业的痛点之一,不论是化工端还是能源端,虽然近年来氢能领域的政策利好频频,但氢能产业更多的需要靠市场驱动,需要在绿色化工上朝着降本增效的目标发力,同时也要把氢车的成本降下来。

《产城》:从城市、区域的角度来看,成都乃至四川在氢能领域有哪些发展实绩,拥有哪些优势?

李汶颖:成都于2019年提出重视发展氢能产业,成渝氢走廊于2021年末贯通,川渝两地坚持打造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高地。成都目前已在人才和企业方面取得优势,教育资源深厚、氢能研究机构众多,使得成都乃至四川拥有充足的、性价比很高的氢能领域人才供给。积极投身氢能领域的企业中,既有东方电气这样实力强劲的央企“国家队”,也有厚普、亚联等在细分赛道上领跑的特色型企业,产业链条在不断补强。此外,成都还有很多上市公司也在氢能板块积极布局,这些企业都看到了氢能产业的广阔前景,所需要的只是等待一个契机实现市场的爆发,而这契机很可能就是技术和场景的下一次突破。

因为成本和安全的因素,氢能产业的发展对区域资源禀赋有相应的高要求,好消息是河北、广东等地已经发文允许化工园区外制氢,这意味着氢能的产用获政策松绑。在确证安全等因素后,可能会有更多地方跟进,比如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四川。

来源:产城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