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科谷资讯

城市“双碳”建设需挖潜地下空间 这场学术盛会探讨地下空间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16作者:科谷摘编

“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是“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历经10年发展,在持续推动我国地下空间行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正值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市政总院)与上海建工集团、同济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在上海开幕。

本次大会为期2天,是市政总院70周年庆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总院地下空间专业成立20周年庆。大会聚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运维及管理过程中的前沿理论研究、关键引领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推动地下空间迈向智能化、绿色化。

上海市政总院成立于1954年,在过去的七十年里抓住历史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新求实,在水务、环境、市政交通等领域保持了核心竞争优势,在海绵城市建设、污染场地修复、综合管廊、绿色建造、市域铁路、数字化工程、智慧水务等新兴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亮在致辞中说,二十年前,总院前瞻性地创建了地下空间学科,并在国内率先提出“空间再造”理念,改变了长期以来单一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赋予了城市发展新的内涵。二十年后,上海外滩、虹桥枢纽与商务区、世博轴、井字形通道等一系列标志性的上海新名片相继落成,大湾区商业金融新地标——深圳湾超级总部的地下城建设方兴未艾、雄安新区东西轴全线开工。总院地下空间学科已实现从研发到规划设计、再到EPC总承包,并依托数字赋能,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尤其是在地下交通、综合管廊、地下综合体、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行前列。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分享了双碳目标下地下储库技术进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能加生态碳汇。”在他看来,地下空间之所以能够适应双碳目标,是因为地下空间的三个特性:封闭性、稳定性、防护性,同时,地下空间资源十分充足和丰富。

他还强调,关于地下储库,应该理解为所有地下空间利用都是为碳汇做了贡献,所谓碳汇就是把地面建筑搬到地下去,地面腾出来“铺绿”。“建设‘公园城市’就是实现双碳的重要途经,注重蓝绿空间,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互相衔接、互相协调的立体化城市,用以建设绿色生态,才能实现生态碳汇。”

论坛上,行业专家和嘉宾就地下空间韧性评估、智能建造、新装备及技术、低碳发展等主题开展了主题演讲,共享了创新技术、发展趋势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经验。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分享了地铁地下车站双洞密贴顶管机建造技术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朱合华展示了iS3数字底座及实景三维信息在数字校园中应用;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郝洪分享了地下市政隧道和内部管道的抗震性能评估与减损措施研究;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周迎新探讨了如何实现岩石洞室的零成本开挖。

在座谈会环节,上海市政总院地下空间专业总工程师刘艺主持座谈会并做“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开场报告。郝洪院士、总院资深总工俞明健做引领性发言后,与会院士、专家、规划建设单位代表等就“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更新”的主要议题展开精彩讨论。

本次论坛的举办,探讨了新时代、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地下空间全周期开发利用,为我国现代化城市群建设、落实双碳战略、创造更美好的人类生存空间而作出新的贡献。会议吸引了来自城市地下空间研究、建设等多个领域相关专业人士参加,共同见证了这一学术盛会。

来源:文汇报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