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9月4日消息: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在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国内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如何进一步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来看本台记者对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的专访。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深圳经济增速一度低到-6.6%。而进入二季度逐月向好,快速反弹。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说,这得益于一套纾困惠企政策“组合拳”。“惠企16条”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600亿元;“稳增长66条”推动重点行业和关键企业扩产增效。同时,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由市领导牵头,做好“链式服务”。
改革不停顿,今年3月,深圳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推行“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同时,医药卫生体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土地管理制度等改革深入推进,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深圳设立了自然科学基金,加快建设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平台。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行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项目经理制等,探索国际创新合作新模式。
接下来,深圳将继续重点抓好“三个千亿”项目,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年度投资1000亿、新增工程投资1000亿、新增发债项目储备1000亿。同时以改革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深圳作出哪些探索贡献、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王伟中:深圳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5年,深圳成立了中共宝安县支部。在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中,深圳党组织发动群众全力支援,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曾生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东江纵队,被朱德同志在中共“七大”上誉为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的“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东江纵队组织开展了香港秘密大营救,保护了何香凝、邹韬奋等大批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
深圳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老一辈改革开放先行者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创造了1000多项改革的“中国第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深圳在40年奋斗中形成的特区精神、新时代深圳精神和“三牛”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推动深圳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实现了五大历史性跨越。
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挑战,深圳坚持稳中求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9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6万家、总量稳居全国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1/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创设全国首支规模达百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系统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形成新的人才聚集高峰期。在创新引领下,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0年,深圳GDP达2.77万亿元,居亚洲城市第五位。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无人区”的时期,深圳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关键抓手,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7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向全国推广深圳五方面47条创新举措。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清单40个事项中,8个已落地见效、14个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等一批制度性改革落地见效。又如,营商环境改革,深圳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截至今年7月底,深圳商事主体368.6万户,其中企业232.8万户,商事主体数量、创业密度均居全国第一。
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深圳坚持人民至上,推动民生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2020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9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教育事业超常规发展,妥善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休午餐问题,强化学生校内外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基础教育学位量质齐升,职业教育全国领先,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达到15家。
健康深圳建设成果显著,获批建设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三甲医院达到23家,8家医院进入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同类百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以壮士断腕的意志和“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能有”的决心,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新增污水管网6460公里,用4年时间补齐40年来的历史欠账,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转好;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AQI优良率达97.0%,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部分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