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科谷资讯
  • 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关于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在研究制定中

    12月6日,在第24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计洽谈会上,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介绍了近年来北京在绿色金融方面取得的成绩。一是完善绿色金融基础性制度安排,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和绿色金融标准。人民银行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为实现碳减排约束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此外,不断强化气候和环境信息披露要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金融机构不断强化信息披露,截至今年6月末,试验区内255家金融机构完成《2020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编制。

    2021-12-23
  • 科谷氢能作为主办单位合作2020第五届中国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设备展览会暨产业发展论坛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氢能转化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终极解决方案,也是资本与技术趋之若鹜的领域。近年来,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家氢能燃料电池战略的指引下,对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示范及市场培育提供了长期、稳定、高效的支持,国际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已取得长足进展,产业化窗口日趋临近。我国也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规划中都明确了要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汽车。

    2021-12-23
  • 循环经济

    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协作环境更优,11月7日,由深圳科谷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和深港发展研究院等权威专业机构,共同打造的2018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研讨会圆满落幕,受到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深圳特区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晶报》、“深圳卫视”、“深圳财经生活频道”及“今日头条”、“亿欧网”等媒体均作了重点报道。

    2021-12-23
  •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领袖峰会 倡议书

    中国科谷首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领袖峰会”;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开展氢能研发与产业领域的协同创新,充分反映国际氢能产业现状、技术创新、金融投资等领域最新的前沿动态和理念,实现产研结合、技术应用转化,推进氢能研发与产业领域的快速发展。

    2021-12-22
  • 清洁能源

    氢能将成为21世纪备受关注的焦点。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这个概念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们误以为是对能源的分类,认为能源有清洁与不清洁之分,从而误解清洁能源的本意。 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 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2021-12-22
  • 智能制造

    大数据与智能制造产业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压力有二:一是有效需求不足,二是成本快速上升。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转型应关注“敏捷”和“精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赛迪智能制造测评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赛迪智能制造测评中心)建议企业把推行“工业智能技术+敏捷精益制造”作为实践智能制造的总体方向,不要追求一蹴而就,直接对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最终状态而盲目上系统、上设备。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智能制造发展策略,选择什么样的工业智能技术,应取决于企业具体面临的市场挑战情况,以及企业已具备的基础和信息化能力水平。

    2021-12-22
  • 国务院关于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政策落地,国务院决定,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事务担保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和《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5部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目录附后)。

    2021-12-22
  • 产学研一体推动“园区制造”变“园区创造”

    金海湖新区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发展,努力推进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的转变。 为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加快园区转型升级,近年来,金海湖新区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路子,注重培育高新企业,努力推进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的转变。 位于新区工业园区的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锂二次电池的开发、设计、生产和服务的制造型高新技术企业,自入驻新区后,企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18年1至6月,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120%,缴纳税金530万元,出口交付额1200万美元。

    2021-12-22
  • 积蓄“高精尖”产业体系能量

    产业联盟、研究院、专利池、公共服务平台、基金、特色产业园”六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下,北京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坚实的创新动力支持,创新引领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北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支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 “高精尖”产业体系是以创新为根本动力的产业体系,“高精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和融合互动产生了结构效益,创新驱动下的科技服务业则发挥了主导作用。2018年,北京新经济实现增加值10057.4亿元,占GDP的33.2%;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976.8亿元,占GDP的23%。

    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