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科谷资讯
  • 实施重点工作行动 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双碳”标准体系

    标准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以来,国家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国市监计量发〔2022〕92号)、《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标委联〔2023〕19号),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顶层框架,细化了标准体系建设内容,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重点,支撑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实现各类标准协调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2024年到2025年“双碳”领域标准制定和实施的时间表、路线图,旨在加快形成一批重大标准成果,着力支撑“双碳”政策体系落实,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标准基础。

    2024-08-09
  • 中央再提“新能源消纳” 并放在“双碳”之前,有何深意

    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背景下,新能源的地位将更加突出,成为能源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能碳领域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推进“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清洁能源替代、能源使用电力替代,最终实现“两个脱钩”,即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碳排放与能源消耗的脱钩。

    2024-08-06
  • 锚定“双碳”目标 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姜士宏表示,煤电是我国能源电力供应系统的主体支撑。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进程中,综合考虑新能源电力的不稳定性和新型储能技术的较高成本,煤电在电力安全保障中仍发挥着“压舱石”作用。

    2024-08-01
  • 绿电制绿氢 助力“双碳”天更蓝

    央广网库车7月30日消息 “注意查看仪表数据,确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7月28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的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区,生产运行部生产一班班长杨小华正在带领员工进行设备巡检。

    2024-07-30
  • “碳”路先行丨走“氢”路、寻技术!山西这两市“双碳”成果显著

    7月2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委网信办、山西省能源局、中国新闻网主办的“能源强国·‘碳’路先行”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孝义市和晋中市两地,深入挖掘当地企业在能源转型、“双碳”实践等领域的典型案例。

    2024-07-26
  • 双碳背景下 我国怎样实现能源转型?三大挑战、转型路径、发展建议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如何实现转型,面临哪些挑战,针对我国能源发展现状,院士又提出了哪些发展建议呢?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今天的文章,能更加全面的了解能源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4-07-24
  • “碳”路先行|从孝义看山西能源变革与“双碳”实践成果

    山西,这片能源的广袤大地,在2019年勇担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任。五年时光匆匆,山西坚定地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大旗,深度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令人瞩目的是,智能化煤矿数量、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还有风光发电装机容量,皆在全国名列前茅。近日,记者从山西吕梁启程,围绕“煤海之光”“‘碳’见未来”“美丽家园”等关键热词,深入山西多个地市,全力挖掘各地在能源转型、“双碳”实践等领域的典型事例与动人故事,真实、客观且立体地呈现出山西积极且稳妥的双碳实施路径,以及能源革命的生动实践。

    2024-07-22
  •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践行“双碳”目标 为绿色发展充“电”蓄“力”

    据悉,该公司持续开展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联合上锅厂、东北院技术骨干成立再热汽温提升专项攻关小组,制定《再热汽温提升专项攻坚方案》,积极开展锅炉吹灰优化、燃尽风运行方式优化,一、二次再热汽温同比升高9.9/10.4℃。优化降低机组停备期间厂用电耗用量,明确各系统设备停运条件和时间点,综合厂用电率同比下降0.12%,脱硫系统耗电率持续保持先进水平。此外,公司设立节能降耗“五确认、一兑现”专项奖励基金,每月对109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和精准兑现,2023年累计兑现奖励74498元。

    2024-07-19
  • 盐城聚焦“双碳”目标 打造绿色低碳转型典范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从2014年到2023年,盐城的全市经济总量连跨4个千亿台阶,达到7404亿元,不仅是全省第6家工业总量过万亿的城市,也是长三角中心区农业总产值唯一超千亿元的城市。在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盐城以绿色低碳引领发展方式全面转型,空气环境综合指数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超过1500万千瓦,是名副其实的“风光名城、绿能之都”。

    202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