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十一届海科会丨“双碳”目标下 能源如何绿色转型?这个论坛上院士专家来支招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在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禀赋条件下,以及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化压力约束限制下,如何解决发展与能源供给紧张的矛盾,实现‘双碳’目标。” 9月1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绿色能源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谈到我国“双碳”目标的挑战。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在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禀赋条件下,以及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化压力约束限制下,如何解决发展与能源供给紧张的矛盾,实现‘双碳’目标。” 9月1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绿色能源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谈到我国“双碳”目标的挑战。
零碳愿景已走入现实。进入中国石油展区,以蓝白为主色的“碳索视窗”为访客展现出一幅“油气热电氢”新能源协同发展的规划蓝图。中国石油积极致力于从油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力争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35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
国家能源局今年7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其中,水电装机4.18亿千瓦,风电装机3.89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7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3亿千瓦。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保障能源供应和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地位作用愈加凸显。
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今年是服贸会走过的第十一个年头。十一年服贸盛会,十一载开放征程,累计吸引196个国家和地区60余万展客商参展参会。如今,服贸会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展会,是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和亮丽名片。
据悉,本期城市双碳指数的评价目的,旨在通过科学评估城市“双碳”态势,识别各地“双碳”治理工作优势、重点、难点和潜力;立足各地自然资源禀赋,结合自身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找准定位,识别难点,抓住重点,结合自身潜力和优势推进工作;完善社会参与和市场激励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助力全国“双碳”行动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梳理各城市在“全国一盘棋”实现“双碳”目标中的进展,也有助于国际社会加深对我国“双碳”工作的理解。
在打造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良性循环上,“双碳”一直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由于细分标准缺失、行业大而分散等因素,“双碳”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一直是各界积极探讨的重要事项。8月28日,《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获悉,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双碳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于近日正式宣布成立,此后,将在产业链、资金链的精准对接等领域积极开展工作。
面对今天的气候危机,我们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就是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国家都有责任,但是发达工业国家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因为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在很长时间里都采取粗放的发展模式,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发达国家负有导致全球变暖的历史责任、法律义务和道义责任。
在双碳领域,先后完成了《百万千万瓦光伏项目消纳方案研究》、《基于电力大数据的重点行业监测模型研究》等一批重点课题。常态化开展“服务双碳 绿色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百余次,服务队获得全国及天津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围绕天津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建设、电力双碳产业优化发展等方面开展与系统内外单位的联动及合作,不断扩大“双碳“朋友圈。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曙在发表致辞时表示:“今年正值中国汽车工业发展70周年,广州将与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等国家级平台强强联合,举办‘问路碳中和——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2023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广州汽车产业发展大会’、‘广州汽车电子创新周’等集‘展、会、赛’于一体的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