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产业领域
  • 5000台燃料电池、1000套制氢加氢装备项目开工!

    鄂尔多斯市委常委、伊金霍洛旗委书记华瑞锋,旗领导吴云、王雁军、田奋清、孟都巴雅尔、赵炜、张富春,空港物流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军,河南豫氢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张晨阳等出席开工仪式。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出席开工仪式并进行了项目介绍。

    2023-07-31
  • 储氢成本有望降至0.11-1.07美元/KG!氢储能成全球氢能发展新方向

    氢能来源广泛、应用场景丰富,可实现电网、热网、油气网之间的联通耦合,是未来二次能源体系中电能的重要补充。绿色氢能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和能源变革的重要方向,也将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技术与产业竞争的焦点。我国近期发布的《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也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制氢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对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但也要认识到,氢能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合理性主要取决于可再生能源转型中的大规模长周期能量储存与多元化终端利用需求,而且氢储能自身也存在较明显的技术路线、资源潜力及经济性问题。

    2023-07-28
  • 54套电解槽将进入招标!华能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公布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印发5个市场化新能源项目清单的通知。其中包括华能兴安盟100万千瓦风光高比例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一期50万千瓦风电制氢示范项目,由华能内蒙古东部能源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地址位于兴安盟,制氢负荷为54套1000Nm3/h碱性电解槽,最大用电负荷为27万千瓦,年制氢量为2.21万吨,用电量12.4亿千瓦时。

    2023-07-26
  • 2022年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已形成日产35t工业副产氢能力

    日前,《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正式发布。氢能行业方面,河北省已形成日产35t工业副产氢能力。绿氢产能稳步增长,加氢环节稳步发展,全省已建成加氢站18座,较2021年底增加3座。氢能装备产品开发和生产不断推进,在碱性水电解制氢方面,破解了大功率水电解制氢核心材料制备、装备集成及适应于可再生能源宽功率波动性控制策略等“卡脖子”技术难题。在纯水电解制氢方面,开发出了产氢量200Nm3/h纯水制氢设备,实现了兆瓦级以上PEM水电解制氢设备国内首台套突破。氢能产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但目前绿氢市场占比不足,输送方式单一,应用受限。

    2023-07-25
  • 天然气掺氢:大规模开发绿氢的前奏

    日前,中国石油对外发布消息称,利用现有天然气管道掺氢的比例已逐步达到24%。此外,中国石化称,拟建起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终点为北京燕山石化的“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

    2023-07-20
  • 重要突破!氢能进入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鼓励类项目!

    文件明确,鼓励类目录聚焦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关键领域,重点鼓励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事项。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信贷支持。对鼓励类投资项目的其他优惠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023-07-18
  • 氢能观察市场分析: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超2000辆

    1-6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其中,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274.7万辆和27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1.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103.9万辆和102.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8.6%和91.1%。

    2023-07-14
  • 绿氢呈现集聚性、融合发展趋势 工业领域替代应用已显成效

    绿氢产业的发展,被普遍视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利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前景十分广阔。“到2060年,我国每年大约需要1亿~1.3亿吨氢气,其中主要部分将会来自绿氢。”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刘建国认为,氢能担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低碳转型发展的重任,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方面有重要作用。

    2023-07-12
  • 我国首次实现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全产业链贯通

    中国石化宣布,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产氢,产出的氢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至此,项目成功实现绿氢生产到利用全流程贯通,这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全产业链贯通。该项目制氢规模达到每年2万吨,是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为国内光伏发电绿氢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