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与“双碳”目标实现
“双碳”行动正处在政策法制化的实施阶段,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对融入“双碳”目标的认知水平和适应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单纯治污的传统生态环境治理,或仅以降碳为指标的社会经济活动,都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的片面认识。生态环境职能部门应以环境法典的编纂为契机,通过政策法规统筹、央地立法互补、循旧作新并进等方式,在立法层面对二者的目标协同提供制度指引。
扫一扫,关注我们
“双碳”行动正处在政策法制化的实施阶段,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对融入“双碳”目标的认知水平和适应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单纯治污的传统生态环境治理,或仅以降碳为指标的社会经济活动,都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的片面认识。生态环境职能部门应以环境法典的编纂为契机,通过政策法规统筹、央地立法互补、循旧作新并进等方式,在立法层面对二者的目标协同提供制度指引。
张江智能电力是张江集团为落实国资国企改革总体要求、落实“双碳”行动,与电管家集团共同投资成立的市场化平台公司。该公司融合两大集团优势,以园区微电网建设及运营为核心,业务涵盖智慧能源管理、光伏、储能、充电桩等投资建设和运营,将以“电力+算力”的模式,推动新能源体系建设。如通过数字微电网推动需求侧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让微电网能源系统中的“源、网、荷、储”得以互动,实现保障能源安全、推动低碳发展、降低用能成本的“三重目标”;同时,还将围绕综合能效、智慧用电、清洁能源等方面落地一批典型示范项目。
目前,我国“双碳”目标的落实已从宏观政策层面逐步进入企业落实层面。企业只有通过碳盘查、碳足迹核算摸清家底,才能寻找到最佳脱碳路径,明确与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这些差距怎么补齐。但多位专家也指出,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最大困境就是“碳”的基础数据非常薄弱。“没有系统性数据,企业就不知道自身处于什么位置,不知道目标是什么,瓶颈在哪里。在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也称‘碳关税’)的时候,就没有武器去进行国际谈判。”吴昊说。为此,石科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石化行业的碳排放与碳足迹数据库,针对不同的炼油生产流程,搭建了100多个总流程模型,计算了1万多条碳流数据,最终形成了支撑100多个石化产品的碳足迹数据库。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出席论坛时表示,能源转型做好“先立”,应立电源、立储能、立电网。邹骥认为,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加大投资的好时机中,但一定要把握好投什么。应利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非化石能源“立”起来,同时严控化石能源的增量,以期实现能源顺利转型。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表示,加强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他表示,对能源资源禀赋的认识是影响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准确认识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是正确认识本国国情的要素,也是影响我们国家能源政策、能源战略的关键点,所以对于确保国家长远的能源安全、引导能源转型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意义。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固定源处处长王凤认为,当前VOCs治理在源头控制、污染治理、规范管理、管理能力4个方面还不够到位。分析源头控制不到位的原因,王凤说:“除了管理短板和技术上的问题,一些企业在认识上还没有转变,对一些成熟的技术不敢用或是觉得成本高。事实上,有些企业做完源头替代以后,通过全环节、全流程测算核算会发现是节省了成本的。有关应用案例可以在行业内更多地分享和推广。”她指出,应在源头替代、排放控制、监测监控、监督执法、技术创新方面全面加强相关工作。“对于有组织排放管理,部分地区低质低价、简易低效治理设施仍普遍存在,下一步我们还要开展简易低效设施全面排查整治,当然,提升改造过程也不能‘一刀切’要求所有企业建设RTO(蓄热式热力焚化炉)、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应当以适宜为第一位,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
当前,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已成为相互交融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实现“30·60双碳”目标,意味着中国要在全世界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程。这将是我们国家社会经济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秉持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5月9日,联美集团与中华环保联合会达成战略合作,联美集团加入中华环保联合会,并被授予副主席会员单位证书及牌匾。未来,联美集团将在更大的平台上,更加系统化地推进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双碳”工作。
当前实现“碳达峰”的国家基本都是处于成熟工业化阶段的国家。而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上升期,未来15-30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仍需保持合理增速,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的压力和减排降碳目标之间的冲突将愈发显著。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式开启,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基本明确。要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一是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当今,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碳排放法律法规、交易机制尚不健全,技术、标准、人才等基础支撑薄弱。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时间更紧、跨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相当艰巨。二是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仍以西方国家为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苗头,深度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地区的碳监管问题,并因环境标准的变化而增加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负担,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际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提出,“双碳”战略是系统性工程、碳排放权就是发展权、科技是重中之重、能源新技术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节能降耗是减排第一要务、煤炭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是中国主体能源,但需与其他能源协同共济。同时,也要警惕非系统减碳操作引发的系统性破坏,急功冒进减碳操作引发的经济刚性破坏,时时、事事、处处减碳操作引发的社会不公,无视“双碳”科学性的“摊派式”减碳以及西方利用不对称的“双碳”问题遏制中国发展等系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