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科谷资讯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宿忠民:建设双碳标准体系 实现双碳既定目标

    近日,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构建双碳标准体系的工作要求,以双碳工作对标准的全方位需求为导向,为构建全覆盖、多维度、多层次的双碳标准体系提供了“路线图”。

    2022-11-09
  • 专家:标准体系建设是“双碳”工作的重要基础

    标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宿忠民表示,强制性节能标准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扩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技术依据。我国现有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112项,强制性能效标准75项,有力支撑了节能降碳减污工作。“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布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16项,实现年节能量77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8亿吨。

    2022-11-07
  • 杨荫凯:“双碳”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蕴含着巨大市场机遇

    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走向绿色经济”为主题,探讨在推动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探索出一条经济繁荣、生态文明和包容性增长协同共赢的发展路径,向世界输出可持续发展中国模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荫凯在开幕演讲中表示,近年来,中国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五个方面积极成效。

    2022-11-04
  • 我国减碳标准体系构建提速,2025年“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

    以“双碳”目标为指挥棒,与减碳相关的标准制定提上日程。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多维度、多领域、多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这是基础性工作,非常重要。”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近日表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需要坚实的数据基础,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发挥着对“双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基础保障的作用。同时,碳相关的统计核算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技术产品门类多,核算方法多样,急需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统计核算体系。

    2022-11-02
  • 实现“双碳”目标,“积极稳妥”缺一不可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基调,专节对“双碳”工作作出系统安排。这是未来我国开展“双碳”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党的施政报告定调“双碳”工作的“积极”和“稳妥”两个关键词,与习近平总书记过去强调的推进“双碳”工作“等不得,也急不得”一脉相承。报告再次明确“双碳”工作要“积极”和“稳妥”,也意味着,实现“双碳”目标已经是不需要再讨论的既定战略,接下来需要深入思考和系统谋划的是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22-10-31
  • 锚定“双碳”目标 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

    目前,中国已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了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经初步核算,2021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比2005年累计下降50.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35亿千瓦,单位GDP煤炭消耗显著降低,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30年实现“双增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一周年,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金额84.92亿元。

    2022-10-28
  • 张宏:双碳进程中煤炭产业必须自我革命

    煤炭是以碳元素为骨架的复杂组分构成的有机体,既是传统燃料,也是重要工业原料。一方面,要依托“清洁煤电+CCUS”技术,推进煤炭低碳化利用,加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技术攻关与工程示范,不断提升CO_2大规模低能耗捕集、资源化利用与可靠封存技术水平,不断探索低成本处理途径。另一方面,要依托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与产业化优势,支持碳科学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攻关,重点以CO_2催化转化制甲醇等碳转化技术为突破口,组织实施CO_2再能源化和资源化利用工程,实现碳循环利用和零碳排放,推动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工业原料并重转变。

    2022-10-26
  • 划重点!9个国家级“双碳”文件出炉,均涉及氢能!

    强化氢的制-储-输-用全链条技术研究,组织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在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燃煤机组灵活调峰、煤炭制备化学品等示范工程。在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建设规模富氢气体冶炼、生物质燃料/氢/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等集成示范工程。围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低碳工业流程再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推动设立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论坛。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

    2022-10-24
  •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外企积极融入中国市场

    事实上,早在2020年9月,中国就已向世界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社会各界的责任。近年来,多家外资企业积极融入中国市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特别宏大的课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承担着生产、提供商品或服务等职能,在促进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责任重大。”旭化成中国总代表近藤修司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