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科谷资讯
  • 国家电网:全力以赴保供电 奋发有为促转型助“双碳”

    今年上半年,公司党组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两个统筹”,扛牢“四个责任”,有力有效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在服务大局中担当作为,旗帜领航、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担当作为、服务大局坚决有力,综合施策、安全生产平稳有序,全面统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提质增效、经营业绩稳中向好,攻坚突破、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公司发展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呈现人心齐、人心稳、人思进、干劲足、成效好的态势,赢得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会议号召,公司上下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旗帜领航向未来,踔厉奋发建新功,忠诚担当、求实创新,追求卓越、奉献光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22-07-18
  • 完善碳减排领域人才培养 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近年来,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凸显。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随着2020年9月,我国正式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的之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2-07-15
  • “双碳”标准化提升 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来了 推动高质量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我国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出台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强化各领域标准化工作统筹协调,组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加快完善碳达峰基础通用标准,升级一批重点行业能耗限额、重点用能产品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制定地区、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试点。分类建立绿色公共机构建设及评价标准。除了“双碳”标准,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准也要完善。计划要求,要健全生态环境质量和风险管控标准,制修订一批生态系统环境观测与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体观测、保护和系统修复领域标准研制,构建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标准体系、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生物安全评价、生态状况监测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生态风险评估预警、生态系统服务等领域标准制定。

    2022-07-13
  • 专家谈中国能源安全出路:提高能效,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论坛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能源安全是保障国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业粮食”。当前,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经济总体下行压力不断累积。受全球供应链不畅、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国际天然气、电力、油品短缺问题愈演愈烈,全球能源价格飙升,加深了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担忧,也让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过度依赖化石能源而造成的潜在风险。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能源进口大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内部经济发展新态势以及“双碳”目标能源转型进程,在“十四五”迈向“双碳”目标的关键窗口期,要如何协同能源安全、经济增长与气候变化?又要如何打造安全、独立、低碳的现代化能源体系?

    2022-07-11
  • 能源局: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6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会议要求,加快推进重大水电、抽水蓄能和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尽快投产。要充分认识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和月新增装机较以往大幅增长的新常态,认真抓好“三北”重点地区新能源消纳利用,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在迎峰度夏中的保供作用。

    2022-07-08
  • 国务院部署七方面21项举措 力促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七方面21项举措。这些部署传递出怎样的信号?新能源行业如何受益?记者采访国家能源局及权威专家进行解读。在开发利用模式上,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7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28亿、3.06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风电和太阳能年发电量达到978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首次突破10%,达到11.7%。方案旨在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主要负责人表示,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方案明确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突出模式和制度创新,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举措,推动全民参与和共享发展:

    2022-07-06
  • 吉富星: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助力“双碳” 加速布局绿色低碳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速布局绿色低碳发展,这是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内容,将重塑国家间、企业间竞争格局。随着我国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强化生态系统治理的任务很艰巨。尤其是当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低、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问题较为突出,同时,部分能源品类的外采率居高不下,能源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为此,政府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的财政支持力度,2016 年至 2020 年安排生态环保财政资金达 4.4 万亿元,年均增长 8.2%。但是,预计实现 " 双碳 " 目标的转型资金或将达到百万亿元规模。在财政收支处于长期紧平衡状态下,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是难以为继的。

    2022-07-04
  • 中国人民大学唐杰: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汇聚全民力量

    推动公众更好参与“双碳”工作,有必要对当前公众的碳认知和碳足迹进行描摹。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于2021年对全国不同地区1434名城乡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85.9%的受访者认为全球变暖问题对于人类的危害“非常大”或“比较大”,超九成受访者表示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愿意采取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节约用电用气用热用水、购买使用绿色低碳产品等行动,这表明公众对气候变化危害有较强烈感知,并对节能降碳表现出较高参与意愿。碳足迹是量化碳排放的有效工具,碳的耗用量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方面的调查显示,居民个人碳足迹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共同居住的人数等有一定关联。同时,居民消费也有着巨大的降碳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2022-07-01
  • 高纪凡:技术创新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致力于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提出“双碳”战略和时间表,体现出大国责任与担当。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气候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将全面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率先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电力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大幅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在这场系统变革中,绿色低碳技术将成为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天合光能秉承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坚持科技创新,致力于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2020年6月10日,天合光能登陆上海证交所科创板,成为首家涵盖光伏产品、光伏系统以及智慧能源的科创板上市光伏企业。截至今年4月,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已超100GW,安装在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生产清洁电力1350亿度电,可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约1.35亿吨,节约标准煤约5454万吨,相当于4.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量,约等于在全球种了72.9亿棵树。

    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