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资讯要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给出了答案5.5%左右

发布时间:2022-04-11作者:科谷摘编

      新一年,我国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5%左右,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面对“三重压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增长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上,“稳”字出现的频率高达78次,这也呼应了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经济增长目标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而环保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同样起到重要作用。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低碳经济将为环保产业带来长达数十年的投资机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随着新一轮组合式税费政策的发布,困扰环保企业的资金流问题即将被解决。



GDP增速目标调低,但中央财政安排用于生态环保的资金不降反涨

关于2022年我国GDP增速目标的讨论,市场和学界对此探讨已久,且普遍达成了GDP增速目标会调低的共识。关键在于,调低多少?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给出了答案——5.5%左右。记者梳理发现,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没有设立GDP增速目标以外,这是近二十年来我国第一次将GDP增速目标降至6%以下。

如何理解这个“5.5%左右”?到底是高还是低?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分析说,GDP增速目标的设定不能只看当年,要考虑前一年基数,也要考虑后续可持续发展,尽力避免年度之间忽高忽低。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表示,今年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5%左右是较为科学合理的,符合现阶段我国潜在增长水平,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凝聚发展共识。

但要知道,实现5.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并非易事。李克强在出席总理记者会时,用“登山”来比喻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任务:“这就好像登山,如果你要登1000米的山,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你要登3000米的山,想上5%,那就是150米。而且条件也变了,越往上气压越低、氧气越少,看似速度放缓了,实际上分量更重。实现5.5%左右的增长,这是在高水平上的稳,实质上就是进,是不容易的,必须有相应的宏观政策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被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站在经济全局来看生态环保就会发现,虽然当前经济遇到下行压力和挑战,但是中央仍然高度重视生态环保。特别是在强调政府过紧日子的基调下,中央财政安排用于生态环保的资金不降反涨。

3月14日,财政部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的《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正式发布,2022年中央财政将增加45亿元资金用于大气和水污染防治。

具体而言,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00亿元,增加25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37亿元,增加20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安排992.04亿元,增长12%;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安排170亿元,增长42.9%;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等。

此外,在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89975亿元,其中专项转移支付7836.08亿元,主要是加大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支出。而在专项转移支付7836.08亿元中,还包括了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的6400亿元,比上年还增加了300亿元。

那么,这6400亿元将花在哪里?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其实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了出来。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还面临不少短板。

比如,一些城区管网配套不到位、雨污不分流,导致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一些地方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行,计划中的新建项目因种种原因迟迟不能完工等。

这些环境基础设施的短板、社会民生领域的弱项,都需要靠政府资金的引导推动来补齐,这也意味着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可以从今年安排的6400亿元中分到一杯羹,同时还可以发挥环保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全国两会召开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22〕7号),明确了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重点与措施,并对符合条件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项目,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渠道予以支持。

今年,国家还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重点用于生态环保、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方向。

不难看出,不论是中央财政资金的专项支出,还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又或者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并未减弱。

不过要引起重视的是,在经济发展困难增多、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有的地区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有所减弱、保护意愿有所下降、行动要求有所放松、投入力度有所减小,承接“两高”项目的冲动抬头,企业环保设备不正常运转、违法超标排污等现象也在增多。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坚持系统观念,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虑生态环保工作,找好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口,做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低碳经济将为环保产业带来长达数十年的投资机会和广阔市场

经济增长目标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而环保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同样起到重要作用。近日,一份由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同编制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指出,2020年全国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与当年GDP的比值为1.9%,较2011年增长1.14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为4.5%,较2011年增长3.35个百分点。

令业界振奋的是,环保产业又一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这并不是第一次。环保产业最早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在2014年。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环保产业的描述是,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环保企业该如何谋篇布局呢?赵笠钧建议,一是精准服务生态环保新需求,重点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质增效、生态修复等方向布局;二是打开服务界面,服务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加大在新能源、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布局;三是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探索技术创新,培育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