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产业领域
  • 氢能发展存在4只“拦路虎”!又一氢能产业白皮书发布!

    近日,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发布了《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存在四只‘拦路虎’,一是制氢成本高昂,二是核心技术及材料短缺,三是激励措施不足,四是基础设施存在局限。”白皮书在分析时强调:中国氢气成本在氢气售价中的占比达70%。目前,电解水的制氢成本约为 3-5 元 /Nm³,仍显著高于化石燃料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在理想情况下,科尔尼预测,碱式和PEM 的成本都将在2035 年左右低于灰氢,届时碱式和PEM将在各自适用的领域和场景实现大规模的绿氢生产。在电解槽成本与可再生能源电价下降的共同助推下,电解水制氢成本有望在2035年左右实现与灰氢平价。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白皮书预计,在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中国加氢站数量有望在2050年突破万座,加氢站累计投资额逾600亿元,实现约16%的年复合增长率。

    2022-04-25
  • 布局绿氢发展:如何实现从“1”到“N”?

    伴随着全球能源革命,氢能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当前,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具备生产绿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条件。但下一步如何普及氢能,实现从“1”到“N”的跨越正成为业界关注焦点。正在此间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多位与会人士认为,绿氢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新能源产业,不仅前景广阔,对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绿氢产业预计有3万亿元人民币产值等待我们挖掘和开拓。”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建玲表示,绿氢产业的发展从便捷生产、运输储存、商业开发利用到今后的液氢产品实现,都将为中国投资发展零碳、低碳能源带来机遇。

    2022-04-22
  • “氢”装上阵|各大车企加速布局迎氢能“风口”

    日前,现代汽车Nexo中国版SUV正式获得北京新能源汽车牌照。这是现代汽车首款符合中国法规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目前已允许合法上路,对中国氢能源产业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现代Nexo中国版在加满氢燃料的情况下,CLTC-P综合续航里程达到596公里,而该车仅需5分钟左右即可加满氢,与加油的时间差不多。氢能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形式,具有可以大规模稳定储存、持续供应、远距离运输、快速补充的特点和优势。而燃料电池则是利用氢气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电力,并以此电力作为驱动引擎的动力,在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不会排放任何污染物质,真正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2022-04-20
  • 加氢五分钟续航500km!国内首台氢燃料汽车来了

    尽管电动车在当下混得可谓是风生水起,但在发展新能源的这条道路中,不少车企始终都没有放弃过对氢燃料汽车的研究,特别是目前电动车还普遍存在着续航里程焦虑的问题,更是充分显现出氢燃料汽车可以“即充即走”的优势。而在最近,氢燃料汽车在国内又有了重大性的发展,那就是现代旗下氢燃料电池车NEXO中国版已经正式获得国内新能源汽车牌照,这意味着NEXO中国版可以在国内合法上路,正式上市也指日可待。事实上,国内有关于氢燃料汽车的热度,一直都还是比较高的,只不过具体到实处来看的话,还没有一款可以合法上路的车型,所以NEXO中国版的到来,无疑也打破了这种尴尬的局面,它也成为了国内首台氢燃料汽车。

    2022-04-18
  • 全球首条镁基固态储氢装置生产线在新乡高新区投产测试

    位于河南新乡高新区氢能产业园的氢储(新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条镁基固态储氢装置生产线建成投产测试。该企业2021年12月入驻新乡高新区氢能产业园,计划建设6条镁基固态储氢设备、储氢装置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可年产镁基固态储氢设备约720套,预计年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总额约9000万元。氢能源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19》提出,氢能是构建中国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方向,到2050年,氢能在交通运输和工业领域将得到普及应用。氢能的实际应用包括氢制备、氢存储与运输、氢能量转化等,而高效、安全的氢气储运技术,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2022-04-15
  • 加氢站的这颗国产“心脏” 成本低又动力足

    在确定产品参数的时候,研发团队决定挑战高难度目标——研究90兆帕、1000公斤的加氢站用压缩机,而在当时加氢站使用较多的是45兆帕、500公斤的压缩机。参数翻一倍,难度却成几倍增加。这意味着团队要克服高压力、大排量等困难。“别看这款加氢站用压缩机体积不大,只有传统加氢站用压缩机的一半,但它的排量却翻了一番,具有单级压缩比低、排放温度低、压缩效率高等特点,目前已在全国近20个城市广泛投入使用。”近日,青岛康普锐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普锐斯)董事长尹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科技部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中,《加氢站用加压加注关键设备(共性关键技术类)》中提到对氢气压缩机的参数要求:87.5兆帕(Mpa)的排气压力,200公斤/天的排量,而他们自主研发的加氢站用压缩机产品排气压力为90Mpa,排量为1000公斤/天。

    2022-04-13
  • 国家电投氢腾大巴代表氢能源车辆首次驶入人民大会堂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家电投氢腾大巴荣耀再出发为北京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运动健儿护航,作为氢能源车辆的代表首次驶入人民大会堂。7年磨一剑,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举国关注,举世瞩目。言必信、行必果,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顺利举办,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是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氢动力科技时刻坚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时刻谨记“简约、安全、精彩”的要求,时刻践行“绿色办奥”的理念。奋斗铸就辉煌,赛时氢动力科技累计发送7205车次 、接驳160697人次,累积里程888599公里,累计减排二氧化碳700余吨,闪耀冬奥

    2022-04-11
  • 氢燃料电池“心脏”膜电极产能扩大5~10倍

    今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紧接着,武汉市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链年营业收入拟达到500亿元,规上企业达到100家,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达到3000辆,建成加氢站35座以上。同一时间,位于中国车谷的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以963万元的价格成功摘得武汉经开区18336平方米挂牌地块,拟投资2亿元自建厂房,将膜电极的产能扩大5~10倍,有望成为全国最大膜电极生产基地。

    2022-04-08
  • 全球首创!柔性输氢管道系统有望推动氢气管道运输快速发展

    应用成本高是制约目前氢能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主要因素,如何降低储运成本,已经成为氢气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而管道输氢是一个最受关注的方案。由于长距离气体管道一般采用的钢铁材料面临着建设成本高、氢脆等一系列问题,如何降低管道输氢的成本与安全风险一直是全球讨论的产业热点问题。其中,一家提供柔性管道输氢方案的荷兰企业引起了氢云链的注意。该企业提供了一种柔性输氢管道方案,目标是尝试解决传统输氢管道建设成本高、存在氢损伤风险等问题。 记者认为,该企业的柔性输氢管道方案尽管尚未进行大规模的验证,能否被市场接受也是未知,但该方案的思路与储氢罐从金属内胆-塑料内胆-无内胆的发展方向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一定学习与借鉴的意义,供大家参考。

    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