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下,北京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坚实的创新动力支持,创新引领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北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支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
“高精尖”产业体系是以创新为根本动力的产业体系,“高精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和融合互动产生了结构效益,创新驱动下的科技服务业则发挥了主导作用。2018年,北京新经济实现增加值10057.4亿元,占GDP的33.2%;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976.8亿元,占GDP的23%。
“高精尖”产业体系是创新驱动的产业体系。人工智能、5G、网络数据通信、新能源汽车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高精尖领域成为研发创新活动的重要增长点。发明专利尤其是高价值专利正逐步成为“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
“高精尖”产业体系是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一方面表现为科技服务业向高技术制造业等现代产业的融合渗透。科技服务业营造产业创新生态、打造创业孵化体系,为新兴“高精尖”产业衍生提供了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条件。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服务机构为主要支撑的创新创业生态已经形成。另一方面表现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创新。制造业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融合互动,加速实现转型升级。龙头企业在实现智能化升级、打造智慧工厂基础上,通过云平台向制造服务业企业转型。
建设“高精尖”产业体系,北京需要着力提升创新主体能力,完善创新服务支撑和创新生态,夯实产业发展能力支撑,为“高精尖”产业体系积蓄能量。
夯实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在创新决策中的主体作用,逐步形成“高精尖”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方向、技术路线、要素配置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的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健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机制;支持企业建立独立研发机构,依托骨干企业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
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并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北京聚集了一批国家级和行业龙头科研院所,这些院所是产业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供给源。推进重点领域科研院所成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健全完善治理机制、运营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和效率。在新型研发机构方面,应以紧抓源头、瞄准应用、打通链条、集聚要素为共同特征,依托大院大所,一手抓原始创新、一手抓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成为“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
加强建设配套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支撑“高精尖”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壮大。继续支持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功能区为重要承载地,推广建设“产业联盟、研究院、专利池、公共服务平台、基金、特色产业园”六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邓丽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