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科谷资讯
  • 推进工业绿色转型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促进轻污染行业绿色发展

    壮大发展: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打造一批大型绿色产业集团,建设一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绿色产业生态系统。引导中小企业聚焦绿色,培育“专精特新”。加大绿色环保技术装备的有效供给,支持研发生产先进绿色低碳装备,围绕节能、节水、低碳、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引导绿色产业技术重点突破。培育“能效之星”,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培育一批符合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加强再制造产品认定与推广应用,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水平,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壮大。增加绿色低碳产品、绿色环保装备供给,引导绿色消费,创造绿色新需求,培育绿色新模式,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为工业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2022-08-10
  • 沈满洪:实现“双碳”目标贵在统筹兼顾 从化石能源转向非化石能源

    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来自于能源。我国化石能源又占能源碳排放的85%左右。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炭能源又占化石能源的70%左右。由此可以说,碳减排的根本任务在于能源革命。能源革命的第一个方向是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从化石能源转向非化石能源。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氢能等,适当发展水能、核能等。能源革命的第二个方向是推进能源效率提升。从我国自身纵向比较,我国的能源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从国际之间的横向比较,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这个差距就是潜力,通过技术创新以更低的能耗带来更大产出,就是我们的目标。总体来说,能源革命过程中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都要大力推进,但近期的目标应该重在提高能源效率,远期的目标重在优化能源结构。

    2022-08-08
  • “双碳”目标下加快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路径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政策,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节能技术实现长足发展,减排理念深入人心。实施节能减排,一方面是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直接实现节能,比如降低度电煤耗、提高用能装备使用效率等,另一方面是直接减少终端产品的需求。通过这两种方式实现同样的产出使用较少的碳排。因此,“双碳”目标下,通过节能减排推动我国能源转型,仍是一种最直接、最易实现的路径。其重点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聚焦节能减排潜力大、拉动效应显著的重点领域和技术方向,加快研发、推广、布局与应用;另一方面,加快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重点用能领域的节能升级改造,同时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信息的技术赋能,推动相关产业集约化、低碳化、智能化,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2022-08-05
  • 国家能源局:2022年上半年能源供需总体平衡 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向好

    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提到,能源行业全力以赴增加能源生产供应,并组织能源进口。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1—6月,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0%、4.9%。持续推进煤矿先进产能建设和释放,今年以来增加煤矿产能7890万吨,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1.0%。煤电企业克服困难,全力保障电力供应,今年以来未出现拉闸限电。截至6月底,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1.7亿吨,同比增长51.7%,可用天数达29天,保持较高水平。进口原油、天然气分别达到2.5亿吨、744亿立方米,进口规模总体保持稳定,进口煤炭1.15亿吨。在增强化石能源保障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83%,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0.3%、7.8%、13.5%。

    2022-08-03
  • 史玉波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加大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等能源科技创新力度

    我国是能源消费第一大国,从能源大国到能源强国,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对此,史玉波表示,要推动能源科技创新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市场和产业优势,坚持创新在能源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统筹发展安全,以实现能源科技自立自强为重点,以完善能源科技双新体系为依托,着力补强能源技术转背短板和锻造能源技术装备长板,支撑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引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立,在基础理论、关键材料、前沿技术、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他还指出,可再生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是引领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动,我国是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量和发电量均位居世界前列,相关关键技术、核心装备、设计和建造施工能力全球领先,具备引领全球绿色发展的能力。

    2022-08-01
  •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提出:构建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

    围绕“双碳”目标,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构建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到 2030 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满足能源需求 增量又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 到 2025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 39%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 3.3 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 50%,风电和太阳 能发电量实现翻倍。而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资料,今年1-6月,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 30.88GW, 同比增长137.4%,超过2021年1-10月装机之和。

    2022-07-29
  • 刘吉臻院士: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加剧。对此,刘吉臻建议:一是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化,把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二是促进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三是鼓励多种能源协同互济,要继续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突破电网技术、储能、氢能等综合能源利用技术。刘吉臻分析称,实现“双碳”目标,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刘吉臻还表示,做好能源安全要深入认识煤炭在我国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一是继续发挥煤炭兜底保供的作用;二是强化煤炭业科技支撑力度。

    2022-07-27
  • 院士专家齐聚佛山南海 共话“双碳”战略机遇 探讨新格局下的政策

    此次高峰论坛内容包括主旨演讲和圆桌论坛两个环节。在主旨演讲环节,郭烈锦以《能源有序转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题目发言。郭院士梳理了能源动力系统及能源体系的演变史,系统分析了全球及我国能源供给及利用体系,指出了我国能源面临的重大问题或挑战。他提出,要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式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氢气具有显著的零碳优势,在中长期内必然成为首选的能量载体。在圆桌会议环节上,郭烈锦、吕建成、国家电投广东公司首席专家常胜、广东热立方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童凤喜、广东佛燃天高流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如意等,围绕“共叙‘双碳’机遇与挑战”话题,展开了思想碰撞。

    2022-07-25
  • 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以实际行动助力碳减排

    在专题研讨时,调研组指出,自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中国“双碳”目标以来,国家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积极作为,“双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也有个别地方出现了“一刀切”现象。调研组强调,认识和研判实现“双碳”目标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坚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调研组认为,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在“双碳”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从历史规律看,科技革命是全球碳中和行动的内在本质;从实现路径看,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全球科技竞争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也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

    2022-07-22